书写冬奥故事 贡献河北力量
——走近河北省部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
冬奥7年艰辛,奋斗铸就辉煌。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是在异常困难的情况下推进的,河北省参与者们以为国争光为己任,以为国建功为光荣,团结一心、通力合作,真诚奉献、默默耕耘,出色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为向世界奉献一届简约、安全、精彩的奥运盛会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近日,记者走近河北省部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和突出贡献个人,感受他们艰苦卓绝努力背后的北京冬奥精神。
追求卓越,打造精品工程,确保场馆安全顺畅运行
“为了冬奥盛会,一切付出与奉献都是值得的。”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运行团队成员们这样表示。该团队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古杨树场馆群设施副经理兼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设施经理李振龙,则获得“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这份光荣不仅属于我,还属于我们运行团队的每一个人。”他说。
李振龙曾先后在崇礼区城乡规划局、崇礼区四台嘴乡人民政府、张家口市冬奥办、北京冬奥组委场馆建设处等单位工作,见证了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的全过程。2019年4月担任张家口古杨树场馆群设施副经理兼国家越野滑雪中心设施经理以来,他走遍了场馆的每一个角落,对场馆的每一个数据都了然于胸。
2021年11月30日,李振龙进行了胆囊切除手术。手术前一天,他还忍着疼痛将测试赛期间所有工作内容以及人员点位流线进行了安排。术后第二天,他又组织相关领域召开了视频会议。尽管医嘱出院后不能长时间在寒冷的野外工作,李振龙还是毅然决然地进入了小闭环,贴着暖贴,每天至少在雪地里工作7个小时。
赛事未动,设施先行。每一条设施完善指令,李振龙都要创造性地按时按质落实到位。
2月5日上午9时30分,距离北京冬奥会国家越野滑雪中心的首场比赛开赛只有4.5个小时,李振龙突然接到国际雪联专家关于运动员更衣室增加隔断的指令。隔断用什么材料?如何施工?李振龙和同事们紧急会商并多方打听、多次尝试,终于通过裁剪利用一张大型景观用布攻克了难题,完美“交卷”。
北京冬奥会产生20枚金牌、冬残奥会产生8枚金牌的云顶滑雪公园场馆群,海拔高、落差大,气象条件复杂,同时面临着疫情防控的巨大压力。云顶滑雪公园场馆群运行团队成立以来,坚持底线思维、问题导向,高标准编制“一图一表一册”和疫情防控下的运行方案,编制了240个应急预案,对竞赛日程变更、运动员受伤等41个风险点建立了“人头对人头”处置流程,确保了场馆有序、安全、顺畅运行。
云顶滑雪公园场馆群6条赛道各具特色,运动员关注度高、转播关注度高。赛道塑形期间,120多名运行工作人员吃住在山上,每天工作都在15个小时以上,保证了赛道按时交付。同时,赛道塑形融入中国长城、古建筑等传统文化元素,精心雕琢打磨,传递了深厚文化底蕴。
坚持精益求精、创先争优,云顶滑雪公园场馆群取得了北京冬奥会观众满意度综合评价第一的好成绩,安保、交通、防疫、医疗、餐饮等服务保障工作均得到各利益相关方的积极评价。成功接待国内外贵宾2563人,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和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帕森斯均给予高度赞扬。场馆群运行团队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
场馆和配套设施是冬奥筹办举办的重中之重。坚持高标准、高质量,致力于打造优质、生态、人文、廉洁的精品工程,河北省采取“总规划师+国内外顶级专业规划机构”的方式,高水平编制了张家口赛区“10+7”系列规划;面向国际公开征集古杨树场馆群设计方案,形成了以“雪如意”和“冰玉环”为代表的高水准设计成果。
省冬奥办也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称号。几年来,作为省冬奥会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办事机构,他们坚持集中力量办大事,组织省、市、区项目建设单位,将76个冬奥项目建设任务细化分解到年、月、周、日,倒排工期、挂图作战。牵头组织协调省发改委、省住建厅等部门大力开展项目建设攻坚行动,坚持“日巡查、周调度、月会商”,及时发现、解决项目建设资金、手续等140多个问题,有力推动76个冬奥项目提前一年完成建设任务并通过验收,所有项目均未发生安全生产事故,所有冬奥场馆均达到绿色建筑三星级标准,成为造福人民的优质资产。
迎难而上,积极妥善应对,提供高质量赛会服务
去年9月至10月,国际冬季单项体育联合会对张家口赛区冬奥场馆进行考察认证,这期间的疫情防控工作,成为张家口市疾控中心主任、主任医师王天满到崇礼后接到的第一个重要任务。
白天实地踏勘、布置流线、培训服务保障人员,晚上带领团队研究方案、完善细节,王天满夜以继日地工作着。
一天,他突然感觉身体剧痛,检查后被确诊为输尿管结石。
在接受治疗过程中,王天满依然不顾医护人员劝阻,忍着病痛通过电话指挥调度,确保了所负责的工作顺利完成。
张家口市传染病医院副院长、副主任医师刘海春,也是去年9月到崇礼一线参加冬奥会医疗保障工作的。他坚持最高标准、最严要求,主持编写了多个赛区重要疫情防控方案,还作为负责人筹建了两处无症状隔离设施,收到了来自国际残奥委会主席及外国友人等的10封表扬信。
正是凭着全体冬奥医疗保障工作人员的苦干实干、坚韧不拔,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筹办、举办期间,张家口市全方位、高质量、高效率的医疗保障服务受到高度评价。张家口市卫健委也因此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集体”,王天满、刘海春等被评为“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
赛区零火情、勤务零瑕疵、服务零投诉、人员零感染、队伍零事故、涉消零舆情……从进入冬奥筹办阶段一直到北京冬残奥会闭幕,河北省参与消防救援人员舍小家顾大家、顶风冒雪与崇礼高山高寒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交出了一份优异答卷。
荣获“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的省消防救援总队副处长吴亮,就是其中一员。在崇礼一线工作期间,他和同事们一丝不苟,做足做好各方面准备,制定了细致完善的方案预案。
然而,随着大批国内外运动员入住张家口冬奥村,吴亮和同事们很快发现,一些国外运动员晚上喜欢开窗睡觉,却整宿开着电暖气等大功率电器,不仅让冬奥村夜间用电负荷陡增,更存在火灾防控隐患。
把防范化解风险挑战摆在突出位置,他们第一时间研究制定方案,并联合电力部门开展用电负荷监测、电力设备巡查等,及时将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切实做到了防患于未“燃”。
“荣誉的取得,不仅属于我个人,更属于河北消防这个大家庭。”正如吴亮所言,1014名河北消防人用7年筹谋部署、150多天的坚守付出,构筑了守护赛区安全的“铜墙铁壁”。
坚持绿色办奥理念,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在奥运史上首次实现全部场馆100%绿电供应,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