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观察丨千里“南水”润燕赵 ——写在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周年之际
来源: 长城网  
2024-12-12 09:06:00
分享:

南水北调工程生态补水后,邢台七里河钢铁桥河段呈现美丽的水域风光。李成行 摄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初冬时节,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渠面波光粼粼,清澈的南来之水静静流淌,不时有小鸟从水面掠过。

  2014年12月,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正式通水,调南水解北渴的梦想变为现实。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全长1432公里,其中河北段全长596公里。在广阔的燕赵大地上,千里长渠气势磅礴,一路向北:465公里明渠蜿蜒而驰,29座倒虹吸穿河而过,10座渡槽横空出世,7条隧洞钻山腾跃,数十座水闸把守关口……

  记者从河北省水利厅获悉,通水10年来,我省坚持用足用好引江水,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累计向河北省供水超220亿立方米,供水水质始终保持在地表水Ⅱ类及以上标准;河北不断完善和提升南水北调配套工程,持续实施城乡水源置换项目,全省受水区约5200万人喝上了优质的南水北调引江水;有效保障了南水北调工程沿线河湖生态安全,推动了滹沱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

  水源置换 托起百姓稳稳的幸福

  初冬时节,冀南大地寒意渐浓。

  衡水市景县后留名府乡苦水营村村民付书明看着院子里的7口大水缸,感慨道:“以前喝水全靠这几口大水缸,南水北调让它们‘退休’了!”

  龙头开,南水来。“以前的水又苦又咸,现在的‘南水’甘甜好喝。”近日,记者在黑龙港流域的河北省衡水、邢台、邯郸、沧州等地采访,时常听到当地百姓对南水北调引江水叫好。

  景县苦水营村村民付书明家里原来储存饮用水的大水缸,如今用来储存雨水浇树种花。受访者供图

  黑龙港流域是黄淮海平原盐渍危害最严重的地区之一,地下水苦咸、高氟。曾经,很多百姓因长期喝高氟水,导致满口发黄的氟斑牙。

  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这些地方实施了农村生活水源置换,黑龙港流域500多万人告别了长期饮用的高氟水、苦咸水的历史。2016年,景县实施农村生活水源江水置换工程,苦水营村引来了祖祖辈辈没喝过的长江水。2020年,全县848个村庄饮用水水源全部置换为长江水,“南水”入户率100%。

  热水倒入杯中,水质透亮。“现在家中的烧水壶里水垢少了,做出来的饭菜更可口了。”付书明笑容溢满脸庞。

  河北是资源型缺水地区,长江水的到来缓解了河北的“缺水之痛”。目前,南水北调中线引江水已成为河北受水区重要的饮用水水源,从根本上改变了供水格局。

魏县南水北调水厂集成式一体化净水设备。魏县自来水公司供图

  在魏县南水北调水厂,源源不断的“南水”经过处理净化,为561个村子全天供水。“水厂一期工程日供水能力3万立方米,二期工程日处理3万立方米,现在日供水能力达到6万立方米。”魏县自来水公司负责人李运峰介绍,该县通过实施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农村生活水源置换工程,铺设输水管道将南水北调水厂与农村集中供水站连通,全县实现了引江水全覆盖,告别了多年饮用地下水的历史,全县106万人全部饮用上了甘甜的长江水。

  自2014年12月正式通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河北省廊涿、保沧、石津、邢清四条大型输水干渠,构建起“一纵四横”的可靠供水网络体系,源源不断为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廊坊、衡水、沧州7市和定州、辛集以及雄安新区输送南来之水,直接受益人口约5200万。我省持续实施城乡水源置换项目,供水管网不断延伸扩展,调水量逐年攀升,年度引江水量最大达37.7亿立方米。

  生态补水 河湖蝶变重焕生机

  一渠清水北上,不仅让城乡居民喝上了甘甜的“南水”,南来之水还“牵手”沿线自然水系,流入本地江河湖泊,让往昔干涸萎缩的河湖重焕生机,实现生态蝶变。

  调水不仅要保供水,也要护生态。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超220亿立方米入冀“南水”中,有超过71亿立方米流入本地江河湖泊。

  邢台市七里河为季节性行洪河道,上游除汛期外常年无水。自2015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邢台段通过七里河退水闸,常年向七里河生态补水,“南水”成为七里河的主力水源,七里河实现全线贯通。

南水北调邢台七里河倒虹吸工程。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凭着优质的水生态环境,现在的七里河吸引了绿头鸭、白骨顶鸡、苍鹭、小天鹅等数十种鸟类来此歇脚觅食、安家落户。

  发源于太行山的滹沱河,是石家庄市的“母亲河”。20世纪70年代开始,滹沱河就处于长期断流状态,是石家庄主要的风沙来源地,曾一度被称为“石门伤疤”。2014年,“南水”入冀,通过调水、补水,如今的滹沱河水丰草茂,周边湿地辽阔,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邯郸市的滏阳河,曾经由于长期缺水以及污水排放等问题,部分河段水质恶化,水体散发着难闻的气味,河中生物减少,周边生态环境脆弱。南水北调通水后,邯郸市进行滏阳河生态治理工程,河道两岸成了市民休闲漫步、放松身心的好去处。如今的滏阳河水波潋滟、鱼翔浅底,生态链条得以接续延展,绘就出一幅灵动鲜活的生态画卷。

  2017年以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通过蒲阳河、瀑河等退水闸,持续向白洋淀及上游河流进行生态补水。目前,白洋淀水位保持在7米左右,淀区面积从2017年的170平方公里扩大到近300平方公里,再现“荷塘苇海、鸟类天堂”胜景。

  在七里河北岸的百泉鸳水风景区,银沙泉复涌,吸引游客驻足观赏。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越来越多的‘南水’代替地下水,2023年12月底,邢台平原区浅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6.44米,深层地下水水位平均回升6.62米,百泉泉域岩溶水水位平均回升了25米上下。”邢台市水务局副局长王平表示,通过引江生态补水,结合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等措施,邢台地下水“大漏斗”隐患得到有效控制,群众记忆中“水涌百穴 甘露争溢”的美好景象复现。

  中国南水北调集团中线有限公司河北分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2017年至今,在保证沿线大中城市正常生活用水前提下,中线工程择机实施生态补水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滹沱河、滏阳河、大运河、瀑河、南拒马河、大清河、白洋淀等一大批河湖重现生机,生态环境显著改善,“水清、岸绿、景美”成为河北众多河湖的常驻风景。

  引调“南水” 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   

  不仅是生活用水、生态用水,优质的江水也为工业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南水北调通水之前,一些工业企业常因当地水资源紧张,生产用水供应不足且水质较差,产品质量难以提升,企业发展面临瓶颈。江水引入后,水量充沛且水质优良,满足了企业生产线对水质的严苛要求。

  柏乡县锦宝石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造纸原料舍弃麦草、秸秆等生料,改用废旧纸箱等熟料,变身资源循环利用标兵。河北锦宝石集团供图

  河北锦宝石集团位于邢台柏乡县南阳经济开发区,旗下子公司柏乡县锦宝石新材料开发有限公司主要生产瓦楞纸等包装纸,造纸原料舍弃麦草、秸秆等生料,改用废旧纸箱等熟料,变身资源循环利用标兵。

  谈起南水北调工程接入园区,河北锦宝石集团副总经理菅清敏打开了话匣子:以前企业生产用水是地下水,现在生产用水使用的是南水北调的长江水。相比地下水,长江水的硬度低,是优质的软化水,堵塞管道管网的情况基本不会出现,工业管道结垢也大大降低,生产运营稳定,产品质量也得到提高。而且抽取地下水,需要使用‌潜水泵、深井泵等水泵,还耗费电能。现在使用长江水,这部分电费也省了,也减少了地下水的开采量。

  “过去用麦草、秸秆等生料造纸,生产1吨产品需要使用地下水70吨,现在改用废旧纸箱等熟料造纸,公司每生产1吨产品只用南水北调水1.3—1.5吨,大大节省了水资源。”菅清敏兴奋地说。

  作为一家合金钢生产企业,位于邯郸市永年区的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对用水要求较高。“过去企业用自备井,水质偏硬,生产车间用水前需要进行软化处理。”永洋特钢公司副总经理张青告诉记者,自从2018年用上南水北调水后,水质明显变好,不再需要实施用水去硬度措施,精简了工艺,不仅用水成本降低,产品的杂质率显著降低,钢材的强度、韧性等关键性能指标大幅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不断增强。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对工业企业的持续供水,促进了企业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河钢集团邯郸钢铁公司、保定长城汽车公司、邢台今麦郎食品公司等一批地方大型企业加速发展,为河北省调结构、转方式、促转型创造了空间,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水资源保障。

关键词
河北,南水北调 中线工程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