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意渐浓,气温在逐步下降,火锅、烧烤、焖锅等适合秋冬的美食纷纷登场,总让人欲罢不能,有网友不禁表示“天气变冷‘饭张力’就拉满”。
天气转凉后,身体适应季节的变化,开始有了储存能量的需求。因此,在秋冬季节,我们也似乎对火锅、烧烤这些高热量和高油脂的食物格外偏爱。然而,丰盛美味背后往往隐藏着健康的隐患——大量油脂!
不管是火锅里的油,还是烤串上的肉,TA们都可能让我们的油脂摄入量超标。如果不注意控制油的摄入量,不仅体重会在不知不觉中上涨,还可能引发其它的健康问题。
谈油色变?大可不必!
提到油,很多人第一时间会想到肥胖、胆固醇升高等健康问题,甚至有人“谈油色变”,认为健康就是不吃油。
然而,完全不吃油并非健康之道。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通过食物获得的三大主要营养素,其中,脂肪的主要来源是油脂的摄入。
适量的油脂可以提供能量、脂肪酸、脂溶性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在维持细胞健康、增强免疫系统方面有着重要作用[1]。因此,油不能完全不吃,要想保持健康,科学摄入才是关键。
如何科学摄入油脂?
设好油脂“预算”
根据《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版)》建议,我们每人每天的油脂摄入量应控制在25-30克之间,这个量相当于一到两汤匙的食用油。
合理规划每餐的油脂摄入,日常做菜尽量使用控油壶来控制炒菜等日常烹调用油量,避免摄入过量。
少吃油,更要吃对油
在选择食用油时,尽量选择富含不饱和脂肪酸的植物油,如我们熟悉的山茶籽油。山茶籽中含有的不饱和脂肪酸质量占比约为90%,不仅容易被吸收,还能够调节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有助于调节血脂、降血压,帮助呵护我们的心血管健康。
选择健康烹饪方式
减少煎炸等高油烹饪方法,转向蒸、煮、炖等低油烹饪方式,这样不仅能保留食材的原味,还能大幅降低油脂摄入。
拒绝生活中的“隐形油”
生活中很多看似无油的食品其实也藏着大量的“隐形油”。比如烧烤中的调味酱、沙拉中的酱汁、面包、饼干、馅心食品、方便面等,这些往往含有较高的油脂[3],如不注意,我们很可能在不知不觉中摄入的油量已经超标。
因此,平时在选购调味品、零食或加工食品时,我们可以留意它们的油脂含量,尽量选择标注“低油”或“无油”的产品,这能有效帮助我们减少不必要的油脂摄入。
人们常说“柴米油盐酱醋茶”,油在调味品中占据首位,重要性不言而喻。从现在开始,一起科学减油、吃对油,让健康与美味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