瓣瓣同心京津冀 欢欢喜喜过大年|北京地坛庙会首邀主宾省 燕赵非遗民俗博喝彩
来源: 北京日报  
2025-02-01 08:14:46
分享:

  北京地坛庙会首邀主宾省

  燕赵非遗民俗博喝彩

1月29日,北京市地坛庙会热闹开幕。北京日报记者 程功 摄

  1月29日,大年初一,地坛庙会热热闹闹地开幕了。今年春节,河北省首次作为地坛庙会的年度主宾省,带来舞狮、飞叉、中幡、京东大鼓、二人台等河北特色非遗展示展演,集中展示燕赵大地丰富多彩的民俗技艺。

  上午10时,人们从四面八方聚到地坛公园,兴致勃勃地逛庙会。在公园北门的八区舞台,响亮的锣鼓声敲打起来,两只“狮子”翻腾跳跃,憨态可掬,拉开了河北特色非遗展示展演的大幕。半个小时的展演里,二人台《拜大年》、武术梅花拳、京东大鼓《瓣瓣同心拜大年》、舞龙等接连上演。梅花拳弟子们抓、拿、摔、打,“金丝缠腕”“双风贯耳”“黄鼬拉鸡”等招势博得阵阵叫好声和掌声。京东大鼓一人站唱,左手敲板,右手击鼓,配以乐师的伴奏,将历史故事、民间传说及生活琐事娓娓道来。

  “这次我们总共有近30名演员,带来6个节目,都是从河北全省选拔上来的优秀的、具有典型代表性的非遗项目。”河北省文旅厅相关负责人说。

  在此次演出中,51岁的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中幡第八代传承人臧海明特意带着师兄弟、徒弟等12个人进京演出。团队中,有6个来自东沽港中学的学生。“这些孩子是三个月前才跟着我学的,身法不错,加上自己感兴趣,我们中幡传承也需要年轻力量,我们一拍即合,孩子们每天放学后就来训练,我和师兄弟们免费教,就想把这门老祖宗留下的技艺传下去。”臧海明说。

  东沽港中幡1895年由第一代传人吴继刚引入,后逐渐发展出各种花样和手法,经多年改革与创新,东沽港中幡已发展成为有组织的民间艺术团体——廊坊市安次区东沽港中幡圣会。2009年被列入河北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表演者中,最小的沈宝聪只有13岁,但他已经掌握了不少动作和技巧。各位队友们紧密配合,用手掌、手背、肩膀、额头、下颚等部位分别完成举、顶、牙剑、脑剑、单山等动作,不断晃动、抛起、落下,扔得高、立得稳,格外精彩。

  据悉,河北特色非遗展示展演每天在地坛庙会八区舞台驻场演出,每天三场,演出时间分别为10时、13时30分、15时,每次演出半小时。(北京日报记者 李瑶)

关键词
京津冀 非遗民俗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