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创新药为何接二连三
——石家庄优化营商环境推动绿叶嘉奥落地探析
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创新微球制剂、全国首个在美国FDA获批的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创新药、全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治疗抑郁症的Ⅰ类创新药……
近两年,5款创新药获批——这些带着“首创”标签的亮眼成绩单,让位于石家庄市国际生物医药园的绿叶嘉奥站上了新起点。
这让很多人好奇:为什么是绿叶嘉奥?为什么是石家庄?
绿叶嘉奥制药石家庄有限公司,隶属绿叶制药集团。这是一家专注于中枢神经系统领域的创新型制药公司,位居国内该领域第一梯队。
故事要从2022年讲起。想要在京津冀地区布局的绿叶制药集团,把目光投向了石家庄——这里有完整的生物医药产业链,有成熟的产业人才。
“但最终让我们扎根这里的原因,除了区域优势、产业优势和人才基础,还有园区专业创新的服务。”2月6日,绿叶嘉奥总经理王超告诉记者。
如今,在绿叶嘉奥的车间里,只要有客人来参观,王超都会特别强调一句:“从桩基施工到试生产,仅用了13个月时间。”
近年来,绿叶制药集团在全国布局了6个生产基地,石家庄基地是建设速度最快的。
对企业来说,早一天投产,就能早一天上市。但工程建设并不是盖房子那么简单,用地、环保、消防等审批,每一项都必不可少。起初,很多人都认为这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如何把不可能变成可能?石家庄的回答是:创新。
创新流程。抠细工作流程,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量压缩时间、提高效率。环评要经过报审、审批、专家评审等多道程序,至少需要3个月时间。石家庄高新区协调有关部门,探索相关流程并联审批,审批时间从3个月缩短到15天。
创新服务。政府、企业组成工作专班,全流程跟踪服务,现场发现问题,现场调度解决。“去年7月初,为了赶工期,设备进场、土建工程、管网施工交叉进行。”王超说,各部门工作人员全程盯着,每天都得到后半夜,遇到问题现场办公,没出一点纰漏。
有个半夜买草皮的故事,王超记忆犹新。“当时连续阴雨天,找了很多地方都买不到草皮,眼看工期要耽误了。”他说,半夜试着在微信群发了条消息,没想到园区主动帮忙联络,第二天就送来了草皮,特别暖心。
项目建设中,还有很多这样的暖心事。受益于政府部门的制度创新和贴身服务,2024年7月底,绿叶嘉奥提前实现试生产,并将石家庄作为CNS(中枢神经系统)业务总部。
“这么短的时间,这么高的标准,这么好的成效,真是没想到!”王超连连点赞。
园区服务理念和形式的转变背后,招商方式也发生着转变。
“一款新药上市,需要闯过中试、扩大生产等多道关卡,每一关都是九死一生。”王超说,就拿全球首个治疗帕金森病的创新微球制剂来说,用了整整18年,耗资近10亿元。
创新就是生命,但这个过程极为磨人,需要苦熬时间,更需大量资金投入。
看准的项目,石家庄愿意等。这一次,他们没有像往常一样补补房租、减减税收,而是运用市场经济思维,采用“资本运作、基金支持、以投代补”的方式,与企业合作共建项目。
石家庄的“敢投”令绿叶嘉奥感动。“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这让我们有更多资金投入到研发和市场拓展中,更加坚定了在石家庄深耕细作、长期发展的决心。”王超说。
王超告诉记者,他们还得到了一系列包容和扶持,比如CNS重组及药物研发生产项目获得国家级专项资金支持,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项目获得河北省高技术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支持等。
“真金白银的优惠和扶持政策,实实在在地减轻了企业负担,给企业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增强了我们在河北的投资信心。”王超说。
微晶制备车间内,崭新的无菌灌装隔离设备已经就位,技术人员正在仔细调试,为即将到来的新药生产做准备。
“今年河北‘新春第一会’连续第三年聚焦优化营商环境,这让我们对未来发展期待满满。”王超告诉记者,“预计今年9月正式投产,年产值有望达到5亿元,相信不久的将来,还会有更多创新药在石家庄落地。”(河北日报记者 周 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