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新区全面贯彻《关于支持高标准高质量建设雄安新区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聚焦实现疏解对象创业环境、居住条件、福利待遇总体不低于北京的目标要求,全力推进公共服务标准与北京相衔接,不断提升雄安对疏解单位与人员的吸引力,2024年京雄同城化工作在多个领域取得关键突破,“来到雄安、优于北京”正成为新雄安人的普遍共识。
协同创新,筑牢同城根基。坚持问题导向、改革创新、数据赋能、协同联动,印发《推进“北京+雄安”政务服务同城化实施方案》,加快推进京雄政务服务事项同标、数据同享、水平同质。全方位强化制度支撑,形成“北京+雄安”月度会商机制,每月一主题,月月有重点,进一步畅通与北京市相关部门沟通渠道。探索从区域协同走向区域一体化制度创新,发布《雄安新区企业跨省市迁移一件事服务规范》,签订《京津冀技能人才评价协同发展框架协议》等系列协议规范,为京雄同城化奠定坚实基础。
效能提升,构建同城体验。聚焦教育、卫生、医疗、社保、政务服务等多领域,分五批梳理公布京雄“同城化”事项清单192项,提供无差别的同城化办事服务。聚焦创新京雄互通服务模式,与北京市级及12个区建立互联互办机制,设立“京雄同城化服务专区”,实现雄安全域事项北京可办,北京全量3500余项雄安能办,区域协同水平与质量全方位提升。聚焦破除区域限制,创新实现北京市二级建造师、二级造价工程师资格在新区注册执业,高效推进京津冀三地交通、人力资源等领域209项资质资格互信互认落地见效。聚焦办事便利度提升,实现“京津冀+雄安”471项服务事项“一网通办”,286项服务自助办理,办事体验同城同质。
流程再造,激发同城活力。创新政务数据共享应用模式,成功对接北京市户籍、社保、住房领域数据接口,接入北京市居住证、身份证等20类常用电子证照接口,累计调用数据近2000次,在企业迁移、购房资格核验、积分落户、政务服务等业务办理时实现智能核验,大幅压缩办理时长。创新打通北京社保网络环境,共享北京1700万人参保数据,实现北京社保雄安直办,目前已服务一、二类疏解单位5000多名员工。创新“雄安一卡通”应用,实现人社业务、就医购药、公共交通、文化场馆、旅游景区等多场景一卡通办,打造跨领域数据应用创新典范。创新建立“1+4+N”新型住房制度体系,构建“一套房、一间房、一张床”多层次租赁住房供应体系,实行现房销售、精装交付,推动租房者与购房者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享受同等权利,住房公积金缴存、提取、贷款对标北京,确保疏解人员来得了、留得住、发展好。
待遇升级,掀起同城热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推行“基本养老保险+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制度,保障疏解人员养老保险待遇不低于留在北京市的水平。做强医疗保障服务,与北京4家医疗机构建立医联体,5所医疗卫生机构结对帮扶,首次面向北京增补17名高级职称医疗专家纳入雄安劳动能力鉴定医疗卫生专家库管理库,实现60个医学检验项目结果京雄互认,职工医保待遇水平不低于北京,医保报销范围、医疗服务项目优于北京。高标准布局优质教育资源,获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区等国家级试点,与北京32所学校结对帮扶,成立北京四中雄安教育集团、雄安史家胡同小学,400余名疏解人员子女在新区享受优质教育,疏解人员子女回京就读、参加中高考无障碍,中小学生寒暑假免费托管、婴幼儿托育等措施受到广泛好评。持续拓展更多公共服务保障与北京同质同标,构建5分钟、10分钟、15分钟多层次生活圈,部分冀X车牌纳入北京车牌管理,为新区发展注入强大动力,人心向往的局面逐步呈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