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二十二冶唐山创智城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齐军(左)与唐山创智城项目一期技术部部长王紫阳察看工地施工情况。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通讯员 刘涛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适应人民群众高品质居住需要,完善标准规范,推动建设安全、舒适、绿色、智慧的 “好房子”。
听着挺心动,但“好房子”长啥样?
3月20日,记者来到位于唐山市路北区的唐山创智城项目现场一探究竟。该项目一期由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二十二冶”)承建施工。
19栋单体大楼,有17栋已全部封顶,有2栋楼还差最后一层,工人们有条不紊加紧施工。在施工现场,有效规避施工调度的不合理问题,靠的就是让图纸“活”起来的BIM大脑。
中国二十二冶唐山创智城项目部党支部书记齐军展示智能安全帽。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BIM(建筑信息模型)技术可以理解为用电脑软件创建的一个三维建筑模型,包含大量数据和信息,不同团队能在同一个模型上协作,可以提高工作效率、把控施工成本、协助后期运维。”中国二十二冶唐山创智城项目一期副总工程师赵玉成介绍。
该项目从可视化识图审图、方案虚拟建造、三维模型深化设计、可视化交底、数字化加工、施工过程可视化指导及技术复核、智慧运维模型建立等方面实现了BIM的全过程应用。
“通过建模,检验施工图设计是否合理,发现施工图中的问题,现场施工前就可以解决图纸问题,保障施工顺利进行。”赵玉成解释,比如地下室管线排布、新风系统的风管布置、瓷砖对缝,BIM可提前做一遍,哪里有问题能提前纠正。这样施工现场既能节省物料、节能降耗,又能让设计更加科学,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连日来,中国二十二冶深入贯彻落实全国两会精神,持续推动绿色施工技术进工地活动,加快绿色低碳施工步伐,全面推行“绿色建筑”理念。通过一系列务实高效的举措,推动建筑行业向工业化、信息化、绿色化转型升级。
一顶普通的安全帽,加装智能建造和导航系统后,就变身为智能安全帽。不仅限于安全防护,它还具有音视频录制、施工人员定位、施工对讲等功能。
“现场管理人员头戴智能安全帽,将现场施工情况实时上传二十二冶智能建造管理平台,可实现远程调度指挥、察看现场质量问题及整改情况。”中国二十二冶唐山创智城项目一期技术部部长王紫阳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几款辅助施工机器人,有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地库抹光机器人、室内喷涂机器人等。“以前人工找平地面,平整度没有那么好,现在使用了激光地面整平机器人,地面特别平整,施工效率更高、施工精度更高,质量更规范、更稳定了。”赵玉成介绍,室内装修喷涂涂料和刮腻子时,辅助机器人作用不小,地下室层高7米多,传统人工作业还得搭架子,机器人施工就不需要了,也更安全。
唐山创智城项目一期正加速打造多维度的绿色建造体系,集成化设备替代传统人工作业,通过设备与各专业系统的协同创新,避免了重复性作业带来的资源浪费。同时,通过集成化预制装配施工,取消湿作业环节,如装配式快装碳晶板墙面、装配式GRC(玻璃纤维增强混凝土)外墙板等,该技术在保障工程质量的前提下,使主体结构施工周期缩短,减少建筑垃圾产生量,降低现场扬尘污染,形成了绿色施工与质量管控的双重优势。
“政府工作报告作出‘培育绿色建筑等新增长点’等具体部署,这为我们建筑企业指明了发展方向。”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袁斯浪表示,“好房子”建设,涵盖设计、建造、使用、服务等各环节,能有效推动产品体系和服务模式创新,有力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
在中国二十二冶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绿智零碳示范大楼施工现场紧张有序。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中国二十二冶作为深耕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头部企业,始终将钢结构装配式住宅作为推动建筑工业化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突破口。
全国两会闭幕后,中国二十二冶以“好房子”理念为引领,迅速集合设计团队,邀请相关行业专家,多次召开研讨会,连夜进行设计出图。
3月14日,在中国二十二冶国家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一栋绿智零碳示范大楼破土动工。
“钢结构装配式住宅的优点是抗震性好,大跨度,室内没有承重墙,适合做大平层、适合做提升改善型住房,契合现在‘好房子’理念。”中国二十二冶装配式公司总工程师张晓峰介绍,绿色低碳,增加舒适度,通过外围护墙的保温、新风系统、被动式门窗来实现。屋顶安装光伏+光热一体板,既能烧热水,又可以发电。
张晓峰说,过去,许多房子层高仅有2.6米、2.7米,再加上后期地板、吊顶等装修,空间更显局促。现在,层高调高到3米,有助于住宅通风、采光,也便于安装新风系统等设备,让居住更舒适。
万家灯火处,安居乐业图。该楼以绿色技术为基础,智能系统为优化工具,最终实现全生命周期零碳排放。并以绿色、智能、零碳三位一体协同驱动,打造未来宜居、环境友好、资源节约的“好房子”示范样板,助力钢结构装配式住宅迈向新发展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