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云长镜头丨雄安新区 雄姿新貌
来源: 长城网  
2025-04-01 15:36:06
分享:

  2017年4月1日,

  中共中央、国务院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的消息对外公布。

  8年光阴,

  从无到有、从蓝图到实景,

  一座高水平现代化城市

  正在拔地而起。

  雄安新区容东片区(2024年7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过去一年,

  首批疏解央企中国星网进驻办公,

  中国中化、中国华能紧锣密鼓装修;

  中试基地、科创中心等

  创新平台项目扩建稳步推进;

  梅卡曼德机器人等

  一批高科技企业落户……

  这座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

  正日新月异,阔步走来。

  2024年10月14日,

  中国卫星网络集团有限公司

  (简称“中国星网”)

  在雄安新区启动区的

  办公楼正式办公,

  标志着首家落户雄安的

  中央企业全面迁驻,

  点亮了雄安空天信息

  产业链条上的一颗“主星”。

  中国星网联合上下游企业成立

  中国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创新联盟,

  形成雄安第一个创新主链条,

  吸引汇聚了

  中国时空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商业卫星有限公司等

  60多家上下游企业。

  发挥中国星网龙头引领作用,

  雄安正谋划布局以

  卫星互联网、时空信息服务(北斗)、

  空天飞行器三大赛道为引擎,

  汇集卫星总体、运载服务、卫星载荷、

  关键单机部组件、元器件制造、

  电信运营商与后台服务企业等

  细分领域的空天信息产业链条。

  中国星网雄安总部办公楼(2024年9月1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小德,把老虎放进黄色筐子。”

  梅卡曼德(北京)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

  总裁办公室负责人张丹话音刚落,

  机器人便伸“手”从一堆东西里

  找到老虎模型,放进黄色筐子。

  梅卡曼德是全球“AI+机器人”领域的

  “独角兽”企业,

  也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业务覆盖多个国家和地区。

  2024年11月,

  梅卡曼德机器人总部搬到了雄安新区。

  随后,梅卡曼德与科大讯飞等发起成立

  雄安新区中关村机器人产业联盟,

  加强“AI+机器人”产业协同发展,

  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在雄安新区科创中心中试基地,北京普龙科技有限公司工作人员在调试巡检机器人(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雄安新区大力培育

  空天信息、人工智能等产业链,

  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雄安中心

  投入运营,

  雄安高新区、雄安中关村科技园

  揭牌运行,

  这片热土创新创业的氛围愈加浓厚。

  地上、地下、云端

  “三座城”同步规划建设,

  是雄安一大特点。

  抬头不见“空中蜘蛛网”,

  低头不见“马路拉链”,

  得益于地下综合管廊。

  管廊中,电力、通信、燃气、

  供热、给排水等各种工程管线,

  都住进了“集体宿舍”,

  还设有专门检修口、

  吊装口和监测系统。

  有了“地下一座城”,

  让市容市貌的美观度升上去,

  路面开挖频次和开支降下来。

  参观者在被誉为“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内参观(2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作为中国城市建设史上

  首次全域实现数字城市与

  现实城市同步建设的新城,

  雄安还有“云端一座城”

  在多方面服务着城市治理。

  新区每建一栋楼,

  都会形成孪生数字模型,

  雄安推出数字住宅大礼包,

  让业主可以清晰辨识

  住宅承重墙、填充墙等结构和

  水电气热网位置、走向及材质,

  防止因失误破坏承重墙和各类管道。

  建筑之外,城市的道路、管道

  都被“搬”上云平台,

  数字孪生城市通过

  对现实城市的感知和仿真模拟,

  优化城市运转,

  提升城市管理精细化水平。

  雄安新区金湖公园景色(2024年7月31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视线再回到“地上一座城”,

  置身于雄安绿色建筑展示中心,

  一时分不出是“花园里的建筑”,

  还是“建筑里的花园”。

  通过对建筑开口及部分空间

  进行“穿透式”设计,

  利用屋顶、平台、内院、

  下沉庭院等多种空间形式,

  让绿化和建筑无缝融合。

  雄安新区自设立以来,

  新开工项目高星级绿色建筑

  占比达到100%,

  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40多万吨。

  雄安新区商务服务中心(2024年4月23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如今走进容东、容西、

  雄东等新建片区,

  一幢幢崭新楼房拔地而起,

  绿地、公园、水系星罗棋布,

  智慧化交通路网越织越密,

  勾勒出一幅绿色智能的

  现代化城市新画卷。

  “在雄安,租房人群的子女

  也能报名上新建片区学校。”

  家住容西片区的宋黎明说,

  他和爱人在容华院小区

  租了一套房子,

  儿子2024年7岁,

  顺利就近入学。

  雄安新建片区学校涵盖了

  幼儿园到高中各学段,

  居民步行5分钟

  即可送孩子到幼儿园、

  10分钟送到小学、

  15分钟到中学。

  社区便利店、卫生服务站、

  小型健身场所一应俱全,

  日常生活基本需求

  15分钟步行都能解决。

  3月12日,居民在雄安新区容东片区道路上行走。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城市的温度,还体现在

  对各年龄段人群的友好程度。

  容西片区有一条慢行生活步道,

  总长度约为7公里,

  其中有1公里左右位于贤溪社区。

  这条步道绕学校而建,

  为孩子们提供了安全有趣的活动空间,

  也降低了上下学的交通风险。

  同时步道还串联起

  住宅、公园和社区活动中心,

  为老年人也创造出无障碍的适老空间。

  雄安下足“绣花”功夫,

  推动儿童友好型、青年发展型、

  老年幸福型城市建设,

  以全龄友好理念,

  着力构筑

  新时代宜业宜居的“人民之城”。

  雄安新区启动区夜色(2024年9月30日摄,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牟宇 摄 

  日前,京津冀协同发展11周年

  新闻发布会上公布,

  雄安新区4792栋楼宇拔地而起,

  新建道路804公里、

  地下管廊160公里、

  水利堤坝328公里,

  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

  野生鸟类增至295种,

  北京市援建“三校一院”建成投用,

  一批京津冀优质学校、医院与

  雄安新区建立合作关系。

  雄安新区正形成

  高等教育和科研人才密集区、

  高端医疗密集区两大独特优势,

  这里有优越的创新创业条件,

  这里有京雄“同城化”公共服务,

  这里有高品质“好房子”职住平衡,

  林淀环绕、水城共融,全龄友好的

  “妙不可言”场景在雄安精彩纷呈!

  (综合自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河北日报、中国雄安官网等,图片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