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奇思妙想,都变成了现实 ——第39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见闻
来源: 长城网  
2025-04-21 16:37:16
分享:

参赛选手展示其参赛作品模型。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通讯员 刘燕

  智慧种植车,实现了整地、播种、灌溉、施肥的优化;智能摘果分拣机,搭配上传感器可以识别成熟果实;机器人酸奶冰工厂,在视觉定位辅助下控制机械臂,替代人手完成制作酸奶的全过程……

  这些奇思妙想,都已经变成现实。4月19日,邯郸市第一中学好不热闹,同学们将这些创新成果带到了第39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的现场。

  第39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在邯郸市第一中学正式启动。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无论是小学生组,还是中学生组,参赛选手的作品创意十足,涵盖人工智能、新能源、生命科学等前沿领域,既有对“京津冀生态协同治理”的探索,也有对“智能智造赋能农业”的实践,更涌现出“助老出行的智能化公交站牌”“城市井盖守护者”等贴近民生的创新成果。

  石家庄市第四十四中学的王子轩、王一琰同学带来的参赛作品是《穿衣小贴士》。“我们设计了一款T恤形状的‘穿衣小贴士’智能设备。其创意源自日常生活中人们对穿衣搭配的困惑,特别是在天气多变时,如何根据实时温湿度选择合适的衣物成为一大难题。”王子轩说,于是,他们就萌生了设计一款能够实时监测温湿度并提供穿衣建议的智能设备的想法。

  王子轩介绍,该设备的创新点是将温湿度监测技术与智能机械结构相结合,实现了动态、实时的穿衣建议功能。

  来自辛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参赛团队演示其作品《智能猪养殖管理机器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来自辛集市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曹琉备等三位同学,带来的参赛作品是《智能猪养殖管理机器人》。参赛前,曹琉备等三位同学去几家养猪场实地参观学习,并与养猪户进行了深入交谈,了解了养猪户的一些具体需求与痛点,比如传统的人工养殖管理方式面临劳动强度大、效率低、数据采集不精准等问题,难以满足大规模养殖的要求。

  “我们设计的这个智能猪养殖管理机器人具有环境监测、饲料投喂、粪便清理等功能。”曹琉备介绍,配备了多种传感器,实时监测猪舍的温度、湿度、氨气浓度等参数,自动调节通风、供暖等设备;根据猪的生长阶段和体重,精确计算饲料量,并自动完成投喂;自动分离粪便和污水,保持猪舍的清洁卫生,实现资源的循环利用。

  不仅参赛学生的创新成果竞赛项目进行了展示,科技辅导员也带来了创新作品并进行展示。

  秦皇岛市卢龙县第二实验小学科技辅导员介绍其展示作品《水陆两栖电动船的设计与制作》。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秦皇岛市卢龙县第二实验小学的严崇老师,展示的是《水陆两栖电动船的设计与制作》。“2024年夏天秦皇岛下了好几天的大雨,孩子们非常心疼父母在雨天出行,于是萌生了制作水陆两栖电动船的想法。”严崇说,经过师生共同商量,这次科学实践活动的主题定为“水陆两栖电动船的设计与制作”。

  “我们先让学生围绕水陆两栖电动船的原理进行研究,简单了解电动船的基本结构,再按照方案使用工具进行制作。”严崇介绍说,第一步是先设计制作“飞扬1号”,后来改进图纸,制作了“飞扬2号”。其后,创意制作有光就能走的新能源水陆两栖电动船“飞扬3号”,后来又制作出遥控版水陆两栖电动船“飞扬4号”。通过这次科学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来自秦皇岛市第一中学的选手演示其参赛作品《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养老园区智慧照明系统》。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第39届河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以“创新·责任·诚信·合作”为主题,由河北省科协、省教育厅主办,河北省科技馆、邯郸市科协、邯郸市教育局、邯郸市第一中学承办。

  河北省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郭旭涛致辞时说,科技创新是强国之基,科学普及是兴国之本。青少年科技创新后备人才的成长需要全社会的关心与呵护,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主动担任学生的“引路人”,用科学家的故事点燃他们的梦想;希望学校和社会各界强化协同育人,营造“崇尚科学、鼓励创新”的浓厚氛围;希望家长们以包容的心态支持孩子探索未知,让好奇心成为他们终身受益的财富。  

  本届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全省共有20万余名青少年参加,收集各类作品23690项。在各市评审的基础上,有2548项作品上报参加了省级评审。经过初评遴选,291项青少年科技创新作品、25项青少年科技创意作品、50项青少年科学影像作品、20项优秀科技实践活动作品、28项科技辅导员创新作品和100幅少年儿童科学幻想画参加终评和展示。

责任编辑:高琳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