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郑建卫
5月9日,保定市民吕智英陪同家人到北京安贞医院看病。看诊结束后,去缴费窗口划社保卡结算,和在保定本地看病没有什么区别。自从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推行以来,异地就医大大便利,这不由得让吕智英想起自己9年前到北京做心脏手术的经历。
当时20多岁的吕智英刚刚大学毕业,从涞水县农村走出来的她,在保定市一家高校找到了理想的工作,对未来的人生充满了憧憬。
入职不到一年,胸闷、气短的情况出现了好几次,吕智英就到保定市一家医院进行了详细检查,这才发现自己患有先天性心脏病。
河北参保的患者在天津市的一家医院划卡结算。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郑建卫 摄
“医生说,这样的病适合在幼儿时期做手术,现在已经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期,手术难度和风险都有所增加,建议前往医疗资源更为丰富的北京安贞医院进行手术。”吕智英说。
当时河北、北京的医保不能跨地区结算,河北参保的患者到北京就医,必须到当地医保部门进行备案,而备案的前提是当地医院开具转诊证明。
“那时候网络还不像现在这么方便,各种手续都需要现场办理,几个部门之间跑了好几趟。”吕智英说。
到了北京安贞医院,医生告知医疗费用大概要十多万。“因为是异地就医,各种费用都是自己先垫付,然后拿着备案手续、费用单据和各种证明材料回来报销。”吕智英说。
“当时我参加工作时间不长,没有什么积蓄。家里条件也一般,东拼西凑只能拿出5万多,父母四处借钱才凑够。”
“出院后走医保流程报销了一部分医疗费用,如果像现在出院结算只需要负担自费的部分,我爸妈也不用那么犯难了。”吕智英说。
如今,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的推行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异地就医政策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2023年4月1日起,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各统筹区参保人员,在京津冀区域内所有定点医药机构住院、普通门诊就医、购药等,均视同备案,无需办理异地就医备案手续即可享受医保报销待遇。
视同备案后,河北省参保群众到北京、天津开通异地就医费用直接结算的定点医疗机构看病,可持医保电子凭证或社会保障卡直接结算,执行与参保地同级别医疗机构相同的报销政策。
京津冀三地共同发布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资料图
在异地就医变得越来越便捷的同时,京津冀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的推行,也为三地居民的生活带来了更多便利。78岁的北京居民王永利,就是因为这种便利,在承德市双滦区万家祥和康养城买房安了家。
王永利过去一直生活、工作在北京,随着年龄的增长,他开始琢磨着找个气候环境好、生活便利的地方安享晚年。
2024年春天,王永利偶然听说承德双滦区的万家祥和康养城环境好、服务好,北京的社保卡在那里就医、乘车、借书都能用,这让他很动心,决定亲自去探个究竟。
一下车他就喜欢上了这里,不仅居住环境整洁干净,台球室、书法室、健身房、水吧也应有尽有,还有配套的专属花园,门球场地就在花园里;出门步行30米就有一家卫生院,看病、拿药直接刷社保卡;从康养城到双滦区图书馆有公交车直达,这对喜欢读书的王永利来说,也是加分项。
康养城的房子可租可买,居住体验了一周之后,王永利决定在万家祥和康养城买房安家。如今,他已经入住一年多,觉得在这里的退休生活过得非常舒坦。
北京居民在河北一家康养机构接受保健服务。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郑建卫 摄
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信息中心主任苏国斌介绍,截至目前,京津冀地区社保卡持卡人数已达1.17亿人,电子社保卡签发量为9693万张。河北省社保卡持卡人数达7626万人,电子社保卡签发量达6726万张,覆盖常住人口的91%,排名居全国第4。
在省内,“一卡通”应用场景不断拓展,已成功建成交通出行、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7个应用场景,并且还在谋划推进社保卡在城际铁路(京雄线)的应用,未来乘客凭借社保卡即可轻松购票、验票乘车。
而在京津冀层面,除了不断完善交通出行、人社服务、就医购药、旅游观光、文化体验等领域的应用,三地人社部门还筹备了首届京津冀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创新大赛。大赛以“创新驱动 智领未来”为主题,设有社保卡宣传、应用开发(分为校园组和社会组)、案例选拔三大赛道,旨在推动技术创新与民生服务深度融合,促进三地“一卡通”标准互认、数据互通、资源共享,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区域协同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