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魏闪 富心迪
5月15日,记者走进申科科技集团时,正值集团40周年庆典活动,现场的企业历史长廊瞬间将人拉回1985年的创业起点,斑驳的老照片里木桌上摆着第一台手工组装的电抗器,而长廊尽头,智能无人化生产线正精准运转。从最初的“知青房”做厂房到如今现代化的产业园,从村集体企业到现在拥有11家子公司的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栉风沐雨40年,申科集团实现了从制造简单的电抗器到电工仪器仪表科技龙头的“破茧蝶变”。“这里浓缩的不仅是企业史,更是两代申科人的奋斗史诗。”集团总裁办主任李娟介绍道。
企业历史长廊。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
舞台上正在进行隆重的表彰大会,表彰申科勋章、卓越申科人、申科大工匠、创新创业标兵等先进典型,这里既有“手摇线圈”的老技工,也有带领团队攻克技术瓶颈的年轻面庞,从0.01毫米的极致追求,到打破国际垄断的自主创新,是他们用行动诠释了“精工致远”的申科精神!这一刻,40年的奋斗史凝聚成舞台上的那枚奖章,在阳光下熠熠生辉。
40周年庆典颁奖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
在2024年国家电网总部采购项目中,河北申科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多次中标,这一亮眼成绩的背后,是申科科技集团深耕全产业链、坚持创新驱动的生动实践。这家从河北走向全国的民营科技企业,正以“硬核科技+智造升级”的双轮驱动模式,演绎中国电工仪器仪表行业的创新突围之路。
在中标国家电网的互感器产品中,核心部件“铁芯”就是由申科磁材有限公司自主生产的千吨级非晶/纳米晶压力制带生产线制造。这一突破性技术不仅使产品精度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更大大降低了综合成本,形成显著的市场竞争优势。
河北申科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展厅。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
“从材料研发到终端产品,我们完成了全产业链闭环。”申科电力股份有限公司的市场开发部副经理崔响介绍,企业已建成从磁性材料、精密零部件到智能终端的完整产业链。这种全产业链垂直整合模式,正是申科在激烈市场竞争中保持高毛利率的“护城河”。
作为一家扎根河北的高科技民营企业,“创新基因”已深深融入申科人的骨子里,他们用40年时间专注锻造行业“隐形冠军”。近年来,集团累计投入研发资金超亿元,组建了由行业专家领衔的技术团队,在高精度传感器、智能电表、物联网终端等领域取得多项突破。目前拥有现有知识产权 428 余项,其中包含专利 379 项,软著 32 项,商标 11 项,著作权 5 项。
申科集团旗下申科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自主开发的复合式抗直流互感器,实现了国产化替代,一举打破德国VAC公司抗直流互感器的国际垄断地位,填补了国内抗直流计量互感器的空白。
近两年电能表新国标对接IEC、R46国际标准体系,又一次创新迭代了新型复合式抗直流互感器,充分满足了国内外相关标准要求,为国产电表出口海外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申科电力公司生产的计量组合互感器。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
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成为比亚迪一级供应商,提供集成计量、保护功能的智能传感器;在光伏储能市场,通过正泰集团与华为达成战略合作,其互感器产品与华为设备完美配合,产品销售额超千万元。
“我们正从传统制造向‘智造服务商’转型,”电力事业部总经理兼磁材总经理裴梦昭说,“通过研发创新攻克绿色能源核心技术,以管理创新构建数字化、敏捷化运营体系,并依托人才创新打造复合型团队,最终构建‘材-感-端-备-云’产业生态,实现开放协同的绿色能源生态圈。”
申科科技集团董事长王力崇说:“申科的下一个40年,不在报表里,而在每个坚守岗位的你我手中,今天这雷鸣般的掌声,就是向未来进发的号角。 站在这里,庆典不仅是对过去的致敬,更是对未来‘再攀高峰’的庄严宣告。”
从作坊式工厂到行业龙头,申科科技集团用40年坚守诠释了“专精特新”的深刻内涵。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时代,这家企业正以“创新不止步、智造向未来”的姿态,逐步打破技术壁垒,持续为电工仪器仪表行业注入新动能,成为“中国智造”崛起的真实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