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观察丨秦皇岛蔬菜:一条“精致农业”的破局之路
来源: 长城网  
2025-05-21 15:57:18
分享:

  在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来自河北省蔬菜学会的专家正在察看洋葱长势。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在北纬39°的黄金农业带上,秦皇岛以科技赋能、品牌引领、模式创新为笔,将“小蔬菜”做成了“大文章”。从抚宁洋葱远销日韩的“国际范”儿,到忠伟蔬菜合作社专攻高端蔬果的“奇巧特新”;从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培育的“绿岛7号”旱黄瓜的亩产奇迹,到小江蔬菜合作社“露地洋葱-萝卜(胡萝卜)-生姜”轮作模式的生态智慧,这座滨海城市正用“小而精、特而美”的精致农业,重塑京津冀“菜篮子”新格局。

  科技赋能沃野 构建高端蔬菜供应链

  5月16日,秦皇岛市抚宁区坟坨村,汉风耕读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基地迎来了一群特殊的客人——参加2025年度河北省蔬菜学会现场观摩会的专家及农业技术推广工作者。

  连栋温室大棚内,绿色的藤蔓爬满支架,茂盛的叶片下挂满了小小的旱黄瓜。“这是黄瓜专家闫立英主持选育的新品种‘绿岛7号’,口感甜脆、清香味浓,市场价格比普通黄瓜高1倍以上,每亩产量7000公斤左右,年效益可达6万元。”秦皇岛汉风耕读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涛,骄傲地向大家介绍这里的“拳头”产品——“绿岛7号”黄瓜。

  在汉风耕读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农业基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闫立英教授(右一)介绍自主选育的旱黄瓜新品种“绿岛7号”。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在秦皇岛的田野里,一粒种子的蜕变折射出农业科技的澎湃动能。

  在河北省设施蔬菜唐秦地方品种选育与栽培岗位专家、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闫立英教授的带领下,从1999年开始,学校黄瓜育种团队聚焦冀东北旱黄瓜产业,持续致力于旱黄瓜种质创新等方面的研究工作。

  目前主推的适于棚室省力化栽培口感型黄瓜“绿岛7号”,2023—2025年连续三年入选河北省主导品种,配套的栽培技术——棚室高端黄瓜短季节生产核心技术,成为河北省农业农村厅主推技术。

  “它是一个多分枝、免落秧、优质、丰产旱黄瓜新品种,特点是短季节生产,采瓜期不超过一个月,整个采瓜期是不需要用任何农药的。”闫立英介绍,“绿岛7号”商品化率能达到95%以上,发育速度快,六七天就能长成一个瓜,二两半也就是125克是最佳采摘标准。蜜蜂授粉坐果,每亩地放一箱熊蜂或者蜜蜂,就可以完成授粉。

  基地有连栋温室大棚13座,300多亩设施农业,主要种植蔬菜。“我们与汉风耕读苑公司合作,正在调结构、转方式,以前是一个蔬菜大棚里啥都有,现在把喜温的果菜与耐寒、半耐寒的蔬菜进行了有效调整,整棚蔬菜以黄瓜为主。”闫立英说。

  河北省蔬菜学会本次年会以“农业新质生产力赋能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旨在搭建学术交流与产、学、研合作的高端平台,推动品种培育、绿色栽培、采后加工、市场流通、品牌建设等工作。

  河北省蔬菜学会理事长、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副所长严立斌表示,针对蔬菜生产销售型企业,蔬菜专家深入生产一线传播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和新产品,有利于推动更多的优良品种、先进技术等成果落地,打造省内领先、国内先进、区域特色突出的现代农业产业示范样板。

  高效绿色栽培 提升特色蔬菜价值链

  水灵灵的萝卜、干净整齐的蒜薹从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的清洗生产线上下来,经过工人分拣、包装,一批批带有食品安全追溯码的新鲜根茎蔬菜准备装车,直供北京市场。

  秦皇岛市抚宁区是国家确立的农作物品种区域示范种植区,是河北省创新种植示范基地,作为北京市场的蔬菜供应地和来源地之一,抚宁区蔬菜年产量达50万吨左右。

  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共有1000亩地,其中,800亩地种植洋葱,200亩地种植胡萝卜。

  在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清洗生产线,工人正在清洗水果萝卜。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成方连片的洋葱地里,小葱头已经破土而出。“洋葱分两个播种茬口,这片地里种的是越冬茬洋葱,2024年10月底定植的,还有20天就能上市了;早春茬是3月7日至8日定植的,收获期是6月27日至28日。”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邬大为介绍,越冬洋葱一亩产量能达到7500公斤,早春洋葱产量还要更高些。洋葱收获后经过近一个月的土地整理,7月中下旬开始种植萝卜(胡萝卜),洋葱-萝卜(胡萝卜)种植年收入在1.2万元左右,效益十分可观。

  洋葱-萝卜(胡萝卜)种植效益好,但也不能年年种,因为任何一种作物都有重茬的问题。重茬问题该如何解决呢?

  秦皇岛市抚宁区因气候温和,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无酷暑,秋季凉爽多晴天,适合生姜种植。“在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武春成教授的指导下,我们以洋葱(大葱)-萝卜(胡萝卜)-生姜进行倒茬,形成高效轮作栽培模式。”邬大为说,洋葱两个播种茬口为姜农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空间。

  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抓住山东、江苏、辽宁、甘肃洋葱产区的茬口空档期,通过洋葱的分等定级和剪根,让初级产品升级,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而打造出抚宁特色洋葱品牌。

  走进汉风耕读苑公司蔬菜打包车间,工人正熟练地将分拣好的蔬菜称重、装袋、入筐。叶菜有虫眼儿、黄瓜弯、豆角“拧巴”……不少蔬菜品相一般,甚至长得有些丑。

  由于坚持蔬菜自然生长,采用物理防虫和酵素杀虫方法,蔬菜品相受到一定影响,批发商看不上,汉风耕读苑公司就开始自产自销。“我们的菜看着不好看,但是吃着好吃,市场反响一直不错。”刘涛告诉记者,如今已在秦皇岛、唐山、天津等地开设直营店38家,设定有机蔬菜全年一口价,以便让更多消费者吃上有机蔬菜。

  记者注意到,2023年,河北有12家种植合作社上榜中国农民合作社500强,秦皇岛蔬菜合作社就占6家(嘉诚、牧青、小江、忠伟、四季青、恒丰),占全省半壁江山。这6家经营主体在生产种植的基础上延伸产业链条,向冷藏物流、配送销售、初加工、精深加工等方向发展,产业带动能力日益增强。

  2025年度河北省蔬菜学会现场观摩会来到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邬大为(右一)为与会嘉宾讲解洋葱起垄机。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记者在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看到,洋葱起垄机、胡萝卜起垄机、深松机、中耕除草机、播种栽苗机等先进机械设备堆满了场院。“我们在洋葱种植过程中,还有一个小绝招——用深松机向地下深松45厘米,但不深翻,土地平整又疏松了土壤,洋葱的长势也特别好。”邬大为介绍说。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教授、蔬菜栽培与分子生物学团队负责人武春成表示,立足环京津高端精品蔬菜产业带,以冀东特优蔬菜为抓手,创建精品示范基地,从品种引育、农艺农机结合轻简化栽培技术研发与集成、产量质量评价标准创建、特优品牌培育等方面提升价值链,持续推动冀东露地特优蔬菜高质量发展。

  精致农业破题 重塑“菜篮子”新格局

  蔬菜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是乡村振兴和农业现代化的排头兵。

  在秦皇岛的山海间,蔬菜种植早已突破传统藩篱。“尝尝这个冰草,味道清爽,还有药用功效。”秦皇岛市山海关区忠伟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伟随手摘下几株递给记者,“我们这儿的菜全是有机的,随摘随吃。”

  忠伟蔬菜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冰草、冰淇淋萝卜、球茎茴香、西兰苔等30余种特色蔬菜争奇斗妍,每斤售价高达10元,是普通蔬菜品种的四五倍。通过精准调控采摘时间、果实大小,并配备15套蔬菜检测设备,21个蔬菜品种达到绿色认证标准,“摘下来就能吃”的品牌承诺让产品远销京津沪高端市场。

  净菜加工则让蔬菜身价倍增。位于卢龙县蛤泊镇的秦皇岛丰禾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加工车间传送带上,一颗颗土豆经过清洗、去皮、切块,然后装箱,发往北京,走上千家万户的餐桌。丰禾农业公司建成6500平方米加工车间,将西红柿、土豆、大葱等鲜切净菜直供京津连锁餐饮,年加工量1.5万吨,产值8000万元。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标准化生产,辐射周边100多家合作社,形成从种植到冷链配送的全链条服务。

  在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装满紫洋葱、黄洋葱的大货车即将开往北京。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吴新光 摄

  秦皇岛小江蔬菜专业合作社是北京市农业农村局、河北省农业农村厅共同认定的环京周边蔬菜生产基地,也是秦皇岛市“净菜进京”机构。合作社蔬菜基地里,有400亩专供北京市场。他们以合作社种植示范基地为依托,探索“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从农技农资服务、基地种植、冷藏保鲜、清洗加工到批发销售的蔬菜产业完整链条。

  秦皇岛在昌黎、抚宁、卢龙、山海关布局了7家环京蔬菜生产基地,2024年,秦皇岛供京蔬菜经营主体达到10家。据北京市农业农村部门统计,2024年秦皇岛市对北京市一级批发市场蔬菜供应量比2023年增加2.8万吨,占全省增量的45%。

  2024年,秦皇岛设施蔬菜面积13.32万亩,产量69.91万吨,产值突破50亿元,10万农户搭上“科技快车”,秦皇岛正用“精致农业”重塑京津冀“菜篮子”新格局。

  在武春成教授看来,放眼全省,秦皇岛蔬菜种植面积并不算大,但持续聚焦高品质蔬菜生产,坚持“小、精、专、特”,发挥秦皇岛蔬菜产业比较优势与区位优势,充分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蔬菜产业,如昌黎旱黄瓜、抚宁生姜、抚宁番茄、抚宁洋葱、山海关五色韭、青龙食用菌等蔬菜,做强蔬菜特色品牌。

  “通过政府政策引导与专家科技支撑,重点打造一批蔬菜龙头企业,组建高品质蔬菜联合体,做优秦皇岛蔬菜品质。秦皇岛还要与省内其他蔬菜优势区实现错位发展、错季发展,各自彰显特色,避免同质化竞争。”严立斌建议,下一步,秦皇岛要紧盯京津市场和秦皇岛夏季旅游市场,通过调整设施蔬菜结构、转变生产方式,如短季节与多茬次种植,形成秦皇岛自有特色,增强本地蔬菜竞争力。

责任编辑:高琳哲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