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河北丨孙永勤: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06-20 10:01:33
分享:

  承德市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内,陈列着一条长1.3米、宽0.25米的灰色麻线围巾,那是孙永勤烈士留下的唯一遗物。

  1893年,孙永勤出生在热河(今属承德)兴隆县黄花川孙杖子村,自幼习武,崇尚忠义,曾被推举为村自卫团团总,维持地方治安。“九一八”事变后不久,日军进攻热河。1933年3月,国民党二十九军爱国官兵在长城喜峰口、罗文峪与日军进行正面血战。消息传来,孙永勤激动地说:“只有抵抗,才有出路。”

  孙永勤塑像。热河革命烈士纪念馆供图

  1933年12月,孙永勤率16名农民,树起了“天下第一军,均富又济贫”的大旗,成立抗日民众军。民众军誓言“头可断,血可流,敌不死,志不屈”,队伍很快发展到500余人,在长城以北与日伪军殊死战斗。

  1934年5月,孙永勤接受共产党的意见,将人数已发展到5000余人的民众军改编为抗日救国军,并担任军长,同时整顿部队纪律。改编后的抗日救国军在长城沿线一带痛击日军,先后攻克兴隆、迁安、青龙、平泉、承德、遵化等地百余个敌伪据点。

  1935年5月24日,茅山血色如海。敌人动用飞机、大炮对救国军阵地进行轰炸,孙永勤被击中,壮烈牺牲,时年42岁。

  同年8月1日,中共中央与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体同胞书》,赞扬孙永勤是为国捐躯的民族英雄。

  2025年5月24日,是孙永勤壮烈牺牲90周年纪念日。孙永勤的孙辈孙团营来到纪念馆,在孙永勤烈士塑像前,献上鲜花,寄托哀思。“每次来到这里,都能深刻感受到爷爷那一代人的坚定信念和伟大牺牲。”孙团营说,“作为后人,我们有责任将这份爱国精神传承下去,让更多人了解那段历史。”

  (河北日报记者孙青整理)

责任编辑:刘政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