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通讯员 靳帅 潘洪斌)近日,在河北兴泰物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兴泰物流公司”)Ⅰ区监管作业场所卡口,装有GPS的货车正鱼贯而入,准备卸货。
在石家庄海关所属京唐港海关的视频监控指挥中心,物流监控二科科长赵晓晓同步查看大屏幕上进出监管作业场所的车辆运行状态。
海关智慧监管为企业降低人力、物流成本。侯翼飞 吴子贤 摄
此前,兴泰物流公司申请建设的监管作业场所距离京唐港外贸码头较远,运输途中需要经过市政道路,每次进出监管作业场所需要人工登记台账,后期核对、管理耗时耗力。京唐港海关在调研中捕捉到这一痛点,先后4次与企业开展专题研讨,最终创新应用“ERP+GPS”途中监管信息化模块,通过停留预警、路径追溯等功能,实现“物流在途、监管在线”。
“现在系统能实时显示途中监控信息,自动预警运输异常,海关监管和企业物流同步在线,人力成本降低了12%,物流效率提升近两成!”兴泰物流公司库场管理负责人张建强指着ERP系统中跳动的GPS轨迹感慨道。
“通过实时监控和系统回放,我们可以随时将数据和实物进行参照,真正做到无感监管,既‘管得住’又‘放得活’。智慧监管正在持续赋能海关监管全链条、多领域。”赵晓晓说。
海关人员查看进出监管作业场所的车辆运行状态。侯翼飞 吴子贤 摄
企呼关应,无事不扰,是石家庄海关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主动服务企业群众的生动写照。石家庄海关党委带头深入20家企业调研问需,在51个对外窗口公示意见征求渠道,线上线下相结合广泛征求特约监督员意见,召开重点外贸企业座谈会,面对面倾听诉求、互动答疑。
石家庄海关将倾听企业群众诉求嵌入把关服务全过程、各环节,在各个岗位,青年党员身先士卒,共同打造了“有呼必应、有困必解”的关企互动新生态。
聚焦企业群众反映的痛点堵点问题,石家庄海关结合开展跨境贸易便利化专项行动开展政策宣讲,发挥“枫桥经验”基层工作站作用靠前服务,组建关级企业协调员队伍,建立“点对点”即时响应、“一对一”双向沟通联系机制,畅通渠道及时回应解决企业困难诉求。
在河钢集团唐钢公司,一批进口铁矿通过环港廊道运输带,实现了从码头堆场到厂区料仓的全密闭运输。这种“廊道运输”模式替代传统的汽车运输方式,是支持发展绿色技术、打赢蓝天保卫战的有力举措,实现大量物料的连续、稳定运输的同时又清洁环保。
为更好地配合廊道运输,石家庄海关精准靶向发力,在廊道中设立“智能虚拟卡口”,融“信息采集+数据解析+自动比对”功能为一体,让货物在运输中不受天气、人力等因素影响,实现“无感”称重,每年为企业节约运输时间7000余小时,减少柴油消耗1.2万吨,相当于减排二氧化碳3.1万吨。
不仅如此,石家庄海关还组建矿产品出口专家团队,定制“防潮包装+快速取样”监管方案,实验室“即送即检”,把检测周期压缩至24小时内,助力河钢集团唐钢公司生产的矿渣粉成功开拓北美市场。
“我们要继续通过深化作风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有机融合,全面履行好守国门、促发展职责使命,探索从思想破冰到实践突围的作风建设新路径。”石家庄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