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5日,在位于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的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咖啡因原料药产品正源源不断走下生产线。前不久,公司的咖啡因原料药产品正式通过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注册,取得被誉为进入欧美市场“金钥匙”的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
该公司董事长崔永斌说,近年来,在多方合作下,他们相继攻克多项技术难题,成功解决了咖啡因等原料药产品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多项共性问题,使产品质量指标显著提升。目前,该公司咖啡因原料药产品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产量和年出口量均居全国前列。
今年以来,沧州持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大力推进生物医药产业迈向高端。和河北广祥制药有限公司一样,如今,越来越多的生物医药企业正加强科技攻关,积极抢占国内外市场,为企业赢得更广阔发展空间。
立足发挥园区承载作用,沧州市大力促进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提升能级,巩固和放大原料药制造优势,积极承接京津冀生物医药产业转移。同时,借助北京转移企业总部科技资源,积极构建从研发、中试到产业化的完整高效科技创新体系。目前,产业园已吸引北京、天津等地62家医药企业入驻,已投产原料药产品百余种,涵盖了心脑血管、抗肿瘤、抗感染等多个领域,初步形成“医药中间体+原料药+制剂”的产业链条。
突出平台支撑,坚持“京津研发、沧州转化”,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围绕生物医药产业,沧州重点建设了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化学药品研究开发公共实验平台、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分析检测中心等四个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南开大学—沧州渤海新区绿色化工研究院已有18个课题组入驻,累计完成专利申报30余项,与园区内50多家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
支持企业建设创新平台,鼓励龙头企业围绕产业链深度开展产学研合作。该市提出,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分别给予最高500万元、100万元支持,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国际科技合作基地分别给予最高100万元、50万元支持。
日前,在位于沧州经济开发区的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厂区,载有该公司自主研发上市的首款抗肿瘤新产品—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制剂的货车陆续驶离厂区,发往四川、辽宁等地。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是经典的化疗药物。然而,长久以来,这类药物价格高昂。”河北天成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颢说,近年来,公司打造了具备高端科研水平的复杂注射剂研发平台,重点布局系列高端复杂制剂的研发与生产,在肿瘤靶向给药系统领域取得了独特的技术优势。
经过多年科研攻关,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结合型)研发成功,并于今年1月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发的上市许可批件,这将大幅降低肿瘤患者治疗成本。(记者 戴绍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