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日,商桂福(前排左一)和救援人员抬着担架,送行动不便的村民搭乘救护车转往安置点。
“我是党员,我先上!”
在灾区采访时,这是我们听到最多的一句话,也是特别打动我们的一句话。正是一名名共产党员逆行冲锋、奋不顾身,奋力扛起防汛抢险救灾的千钧重担,才保证了老百姓的生命财产安全。
面对洪涝灾害,河北省委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紧急部署、全面动员,深化“防汛救灾党旗红”工作,要求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
广大党员干部全力以赴投入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及时安全转移群众,蹚过洪水、攀过峭壁给受灾群众送来救灾物资,第一时间开展受灾群众安置工作,拿起锨镐和村民一起清理碎石淤泥……
受灾群众说:“有了共产党,再大的灾难也不怕!”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他们什么都豁得出去
“要没有那些党员,我跟老伴儿就出不来了!”安全转移后,兴隆县六道河镇六道沟村88岁的村民商振路哽咽着说。
7月28日凌晨3时许,六道沟村暴雨如注,水位暴涨。村党支部书记商桂福和其他村干部赶紧出门,挨家挨户敲门通知村民转移。
商振路和老伴贾计平住在一处依山而建的老屋里。周边部分山体出现滑坡,泥浆夹杂着石块堵住了房门,老两口被困在房子里。
“当时泥水已经漫进屋里,房门根本推不开,我和老伴儿腿脚都不利索,想跑也跑不动。”商振路回忆道。
就在老两口绝望之际,商桂福和其他村干部冒雨赶来,从窗户爬进去,背起老两口就往外冲,迅速将老人转移到安全地带。
那天夜里,商桂福浑身都湿透了,腿也划破了,可他觉得,能把村民转移出来,付出再大的代价也值。
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坚定不移的原则。
为了最大限度减少人员伤亡,共产党员什么都豁得出去。
7月25日20时,阜平县王林口镇方太口村,大雨倾盆。村党支部书记李风国等党员干部与30名防汛抢险突击队员,兵分多路解救被困群众。
刘宝华老人的房子是坡屋顶,没法上房,只能待在屋里等待救援。她家与街道隔着一座房子,铲车开不过去。
李风国观察了一下地形,果断扛起梯子,借助铲车上了房顶。屋顶坡度很陡,平时人走在上面都很困难,更何况李风国还扛着30多公斤重的梯子。虽然他小心翼翼,还是一脚没踩稳滑了一下,险些掉下去。
“不要怕,有我在!”进到屋里时,水已经到了脖子这个位置,李风国一句话让担惊受怕的刘宝华镇静下来。李风国背起她向屋外走,把刘宝华扶上梯子,用双手托着她一点点向房上爬。
从当日20时至次日凌晨1时,方太口村200名被困群众全部转移到了安全地带。“你的腿上怎么都是血呀?”7月26日天亮后,有村民问,李风国才注意到腿上有好几道伤口,其中三道有六七厘米长。
洪水肆虐,山塌屋倒,抗洪一线党员干部把责任扛在肩头。
承德市消防救援支队党委委员、副支队长侯佳男带领救援队员连续奋战在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救援现场,到了晚上就在村委会的大院里打个地铺,凑合睡一会儿;接到镇长等人打来的要求转移的电话后,六道河镇朱家沟村党支部书记孙金生马上给居民组组长打电话,组织村民转移;易县第一时间成立512支党员先锋队,发动1.8万余名党员奋战在道路抢通、供电恢复、通信保障一线……
闻汛而动、闻令而行。我省健全落实党员应急动员发挥作用机制,通过组建党员突击队和志愿服务队、设置党员先锋岗和责任区等方式,组织村(社区)党员带领群众争分夺秒、全力转移安置受灾群众。
为让群众在转移安置、过渡期舒心安心,他们想尽一切办法
“这么多人一起转,住哪里?人走了,家里的牲畜家禽怎么办?”
8月2日,面对降雨预警,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龙潭沟村“两委”班子决定:在村91人全部转移。对此,村民们纷纷道出自己的担忧。
办法总比困难多。听说龙潭沟村正在寻找安置点,附近一家石材厂负责人二话不说,腾出两层办公楼,供村民居住。
牲畜家禽喂养也理出了头绪。家里畜禽少的村民,由党员干部包干负责;多的户,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白天可以回村,喂完赶紧返回。
安置点有不少老人,吃不惯方便面、面包、火腿肠,村“两委”班子决定成立“炊事班”,给大家做猪肉炖粉条和大米饭等饭菜。
为让群众在转移安置、过渡期舒心安心,党员干部想尽了一切办法。
朱家沟村有10余家民宿,大多数在洪灾中被破坏,只有一家名为福兴山庄的民宿受损较轻。党员、民宿老板谢长才把村民接到民宿避险。为了让村民们住得好,专门选择了条件好的房间;为了让村民吃上热乎饭,把储存的米面油全部拿了出来。
洪水过后,省应急管理厅、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向阜平县调拨了包括折叠床、被褥、毛巾等在内的4000件应急救灾物资。虽然连续多日没能好好休息,但看到运送物资的车来了,安置点负责人、阜平县王林口镇宣传委员陈晶晶立刻迎了上来,和工作人员一起卸货。
针对灾后可能出现的肠道传染病、皮肤感染、外伤等病症,兴隆县六道河中心卫生院开通绿色通道,24小时接诊。同时,卫生院将住院病房设置成临时安置病房,接收病情稍重的病人。
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南台子西沟村最后一批群众安全转移后,村里成立了由包村干部董建国等组成的留守小组,除了照料村民的牲畜家禽,还要协助有关部门做好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针对灾害可能引发的心理创伤及救援人员心理压力问题,承德市组织人员到兴隆县开展“灾后心理救援”专业培训;兴隆县11个县级工作组、330名机关干部深入灾区,做好帮助安排生活、解决困难等工作。
为让受灾群众早日返回家园,他们迅速展开灾后恢复重建
眼下,保定市易县台底村正加紧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
作为远近有名的苹果种植专业村,台底村种植苹果700亩,本轮强降雨受灾300亩,其中100亩绝产。村党支部书记牛全江带领由党支部成员、合作社骨干等组成的突击队,第一时间清淤排险。“目前,农技专家给出了减灾指导意见。”牛全江介绍,按照专家提出的方案,村里正对果园进行彻底消杀,对受损的果树该抢救抢救、该补种补种。
为让受灾群众早日返回家园,滦平县马营子满族乡党员干部群众齐心协力,争分夺秒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在大兴沟村,65岁的老党员张亚林、刚入党一年的张宏均等自发集结,挥动铁锹,推起独轮车,清理街道和宅院中的淤泥。
在马营子村,村党支部书记张淑云等党员干部积极抢修基础设施,帮助村民晾晒被淹物资。
“目前,全乡受灾村主街道淤泥已清理完毕,具备基本通行条件。接下来,我们将配合相关部门尽快恢复受损基础设施和村民受灾统计等工作。”马营子满族乡组织宣传委员闫泽群说。
复工复产是灾后恢复重建的重要方面,不仅直接关系家家户户的收入,也关系着经济社会发展。
为尽快恢复灾毁农田生产能力,省农业农村厅协调安排省级应急保障资金3664万元,支持重点地区农田排水、改种补种及生产设施修复。
为让受损企业尽快复产,阜平县及时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农业、交通、发展改革等部门组织党员干部带头,指导受损企业展开生产自救。
在这场与洪水的较量中,各方力量汇聚成坚不可摧的生命防线。
近日,中央组织部从代中央管理党费中划拨我省专项资金3000万元,河北省委组织部从代省委管理党费中划拨专项资金3000万元,用于支持保定、承德等地防汛抢险救灾工作。
针对承德、保定等受灾地区,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及时调派设施设备和人员协助受灾地区开展抢险救援,目前正有序开展灾损农村住房安全排查鉴定。
承德31支由市直部门、县直部门党员干部职工和企业工作人员组成的帮扶工作组已全部下沉到31个重灾村,正全面推动灾后恢复重建。
一个个坚强有力的党组织,一名名勇于奉献的党员干部,给群众带来党的关心关爱,注入战胜灾难的信心希望,成为受灾群众坚实的依靠。
(记者赵建、李建成、林凤斌、曹智、郝东伟、贾东亮、陈宝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