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将举办不少于1000场足球赛事,球场多了,踢球的也多了
去球场,雄安人打开一种新生活
8月9日,雄安新区飞鱼足球俱乐部在训练基地进行队内比赛。河北日报记者 李佳泽摄
进攻队员接到传球,加速过掉后卫,面对门将,右脚一扣,再一挑,足球精准飞入球门远角。
“好,好……”场边队员边叫好边鼓掌。
8月9日,雄安新区飞鱼足球俱乐部训练基地,紧张的队内训练正在进行。
每周六下午4时到6时,是球队例行训练时间。这次训练,队长韩昭带大家为下一场“村超”比赛做准备。飞鱼足球队今年参加的足球赛事还有“元宵杯”“鞋匠杯”,他们自己也组织了“飞鱼杯”比赛。
今年以来,雄安新区的足球比赛格外多。
除了本地民间赛事,省、市级足球赛事几乎每月都有,覆盖校园联赛、城市赛事,再到京津冀区域赛事各个层级。8月初,河北省第八届“冀萌杯”青少年足球赛刚刚落下帷幕。
每个赛事现场,总能看到大人陪着孩子,朋友带着朋友,热闹非凡。“足球正成为新区人的一种生活方式。”韩昭说。
2019年1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雄安新区考察时谆谆叮嘱:“我们可不是为了一个漂亮新城,而恰恰建新城是为了老百姓过上更好生活。”
足球,正走进雄安人的新生活。
雄安新区成立那年,刘倬鑫出生了。8岁的他现在是新区一家足球俱乐部的明星小选手。
从刘倬鑫三年前接触足球开始,刘杰的生活也随之而变。陪孩子外出比赛,陪着训练,足球成了父子俩交流最多的话题。“他是队里边个子最高、性格最开朗的。足球塑造了他健康的身心,将来还会伴着他一路成长。”刘杰说。
足球,还成为新来者融入新区生活的“锚点”。
雄安新区启动区中央绿谷公园内,有个汇智湖足球场。每周这里会有三四场足球赛,比赛晚上7时开始,来踢球的大多是中国星网等疏解单位的足球爱好者。
陈一腾是张家口人,飞鱼足球队的00后,去年来到雄安新区成为一名教师。他刚来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对新环境有些不适应。
去年年底,他加入了足球队,生活随之变得多彩起来。参加训练、比赛过程中,他结识了各行各业的朋友,队友还热情地帮他张罗找对象。他说,感觉雄安新区有活力、很温暖,决定在这里扎下根,长期发展。
浓厚的足球氛围,吸引来专业的足球人才。
牛磊曾是一名职业球员,退役后当起了足球教练。2023年,他带队来雄安新区参加比赛,对这里浓郁的足球氛围感到惊讶。当年9月,他通过考核成为雄安新区一所小学的足球教师。“我的一技之长有了更广阔的用武之地,得好好发掘和培养足球好苗子。”牛磊说。
行走在雄安新区,遍布城乡的绿茵场已成为一道风景线。截至今年7月底,这里每万人拥有足球场数量达到2.16个,远超国家“十四五”规划0.9个的任务指标。
场地多了,踢球的人也多了。
“拿安新县来说,有征战中冠联赛的职业队,有多支参加U18、U12、U10、U8比赛的青少年足球队。至于‘村队’‘乡队’等社会球队,每个乡镇至少有一支。”安新县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刘峰说。
据了解,今年雄安新区将举办不少于1000场足球赛事。飞鱼足球队将继续自己的“村超”之旅。
球场上驰骋拼搏的队员,赛场边激昂呐喊的观众,共同演绎着雄安新区的“动感生活”。(河北日报记者 魏 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