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霍炳杰
为患者找到最佳诊疗方案
8月22日,霍炳杰(右)为患者诊断病情。河北日报记者 史晟全 摄
25年前,一剂仅两元的小青龙汤,治愈了一位年轻医学生缠绵数月的咳嗽,也在他心中播下了传承发扬中医药事业的种子。
25年后,这位医学生已成为年门诊量3.5万余人次的知名专家,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
他就是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科主任、中医疑难病门诊主任,博士生导师霍炳杰。
“恢复得很好,下次不用大老远过来了,在当地医院定期复查就行。”8月22日9时,在诊室里,霍炳杰对一位患者说。
这位从山东省德州市前来就诊的肺部肿瘤患者张先生,每六周来一次,已经连续问诊霍炳杰两年。他的手里拿着一个32开的笔记本,上面记录着每次就诊时医生手写的药方。
“病友推荐我来的,没想到我这个晚期患者,至今仍然平安,还能停药了。”张先生激动地说,“霍主任左手骨折了还坚持坐诊,我是又感激又心疼。”
诊室内,患者讲述病情,霍炳杰认真倾听,为患者答疑解惑。
“每天这么多病人等着我,我这点儿伤不算啥,不影响看诊。”霍炳杰告诉记者,他深知肿瘤患者所面临的痛苦和心理压力,来就诊的患者每人手里都拿着大大小小的化验单、报告单,十分不容易。
霍炳杰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是中医内科学博士。他跟随国医大师李士懋教授和全国首届名中医刘亚娴教授学习,潜心钻研中医药理论和技术。多年来,他汲取传统中医药的精髓,将其与现代医学理念相结合,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治疗风格。
CT屏前辨秋毫,脉枕之上有乾坤。中草药不仅能够有效防止肿瘤术后复发转移,还能减轻放化疗的副反应,帮助晚期肿瘤患者减轻痛苦、延长生存期。这是霍炳杰一直倡导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模式。
霍炳杰说,中医和西医各有所长,他做的是取长补短,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疗方案。
医生以疗效立身,霍炳杰的门诊号源,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公众号预约平台一放出来,3秒之内就被抢完。
“刚上班那会儿也是周一至周六坐诊,每天至少需要加班两个小时,天天如此。”霍炳杰说。
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东院区医疗综合楼启用之后,霍炳杰创办了中医疑难病门诊。
中医疑难病门诊以治疗不能明确诊断的疾病,以及虽明确诊断但现代医学治疗效果不好的疾病为主攻方向,如不明原因持续发热、腹痛待查、头痛待查、多系统萎缩可能、再生障碍性贫血可能等。
8月15日下午,霍炳杰收到ICU(重症监护室)会诊通知:一名产妇产后两个月连续发烧至40度,转诊到医院ICU后依旧高烧不退,被诊断为不明原因持续发热,请求中医疑难病门诊会诊。
霍炳杰为产妇把脉后,开具中药处方。第二天,产妇退烧。8月18日,产妇情况稳定转至产科病房。
秦皇岛一高中学生因顽固性头痛、恶心休学,常规检查无异常,四处求医无果来到中医疑难病门诊,经3周滋阴清热治疗,头痛痊愈;因肢体无力、吞咽困难,被多家三甲医院诊断为疑似多系统萎缩的青岛患者,经中医疑难病门诊按中医湿热痿证论治,服药6周后可正常吞咽,又服6周后脱离轮椅……中医疑难病门诊开诊以来,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一致赞誉。
从业20余年,霍炳杰为数不多的一次请假,是去年8月参加河北省中医药职业技能创新大赛。凭借丰富经验,他获得四诊赛道冠军。
“中医理论博大精深,然而中医的服务人群数量还不够多。”霍炳杰说,他心心念念的,始终是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参加比赛,就是为了让更多人了解中医。
多年来,霍炳杰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和京津冀基础专项等多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他还在刚结束的第三届河北省卫生科普讲解大赛中,获得冠军。
草药虽苦,却因创新而甘甜,治疗虽难,却因用心而温暖。(河北日报记者 赵泽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