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收河北丨② 一场谷子地里的擂台赛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2025-10-05 16:09:28
分享:

  金秋十月,河北近150万亩谷子陆续进入收获期,田野间满是金黄。今天的秋收河北 ,我们就带您去邢台,见证一场谷子地里的擂台赛。

  走进邢台市南和区吴村,成片连绵的谷浪随风起伏,种粮大户张力勇正开着收割机,在田间穿梭。

  邢台市南和区吴村种粮大户 张力勇:

  我们一大早六七点钟就开始收谷子,但是也不觉得累,看着它们收获,我真是很高兴。我们今年种了600多亩谷子,预计产量比去年每亩能多收200斤,预计(每亩)比去年能多赚三四百块钱。

  听说老张开始收割,家住邢台巨鹿县柳洼村的姚国强,一大早就抱着自家谷子,找上门来挑战。这不,记者在田里见到他们的时候,兄弟俩争得正起劲。

  本台记者 刘心悦:

  等一下,二位别争了。今天就来一场谷子PK赛咋样?

  邢台市南和区吴村种粮大户 张力勇:

  我叫张力勇,我从十几岁就跟着我爷爷、我爹一起种谷子,也就是小米。这是我们本地谷子,别看它个头小,但是它的来历真不少。

  南和金米,有上千年种植历史,唐朝时期还成为了"贡品"。

  邢台市南和区吴村种粮大户 张力勇:

  光有历史还不够,头几年我们都是小块种植,这两年多亏这邢台农科院专家帮我们指导,标准化、规范化种植,2019年,金米还拿下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成了响当当的"地域名片"。

  邢台市巨鹿县柳洼村种植大户 姚国强:

  我叫姚国强,这是我们种的张杂谷,虽然说论年份比不上老张的金米,但是说我们这个品种也是 "旱地英雄"。

  提起张杂谷,很多人可能不陌生。它的足迹不仅遍布河北、内蒙古、山西等省份,还推广到非洲埃塞俄比亚、乌干达等国家。但是您知道吗?这第一代张杂谷,最初是在巨鹿县培育出来的。

  邢台市巨鹿县柳洼村种植大户 姚国强:

  十年前邢台农科院带着这个品种来的时候,当时我还特别担心、担忧这个品种好不好管理,产量怎么样, 所以只是小面积种了有30多亩。结果一种,产量又高又非常好管理。

  (记者:当时30亩,现在种了多少?)

  现在我种了大概有300多亩,然后带动了我们整个县都种植这个张杂谷特别多。

  本台记者 刘心悦:

  这一边是承载历史、自带"光环"的南和金米,一边是靠着科技赋能的张杂谷。究竟谁更胜一筹?别急,让我们来上道具!

  邢台市巨鹿县柳洼村种植大户 姚国强:

  这一个谷穗能搓出半碗米来,小半碗米。原来种这个老品种,一亩地撑死点也就收700来斤。现在咱种这个改良以后这个张杂谷,稳产都在1000斤以上,谷子的秸秆特别粗壮,营养价值特别高,做成牛羊饲料,一亩地又可以多赚二三百块钱。

  邢台市南和区吴村种粮大户 张力勇:

  论产量咱这个米确实比不过,但是论这个米品质,我们还是确实有底气。

  瞧,老张不服气的劲头。他这是要把生米煮成熟饭?

  邢台市南和区吴村种粮大户 张力勇:

  来,咱刚熬的小米粥出锅了,多好看、多浓稠,厚厚的一层米油,大家都尝一尝 看看怎么样。

  本台记者刘心悦:

  喝下去有一种糯糯的感觉,特别的香甜可口,不过这两个品种各说各的好,究竟比赛结果如何呢?不妨请专家来评判一下。

  河北省谷子创新团队邢台综合试验站站长 姚晓霞:

  南和小米它是胜在品质、胜在了口感,加上它有品牌的赋能,我们就在走高端化的市场。张杂谷胜在了产量高, 全程机械化更优势突出一些,适合走市场规模化种植、市场供应。经过这么多年,十几年一直在改良,它比以前的口感要提升了,这两个谷子都是河北省谷子的好代表。

  邢台市巨鹿县柳洼村种植大户 姚国强:

  老张,你这米确实喝着是不赖。

  邢台市南和区吴村种粮大户 张力勇:

  你们这个产量高,整体的经济效益好。

  本台记者 刘心悦:

  这场谷子地里的擂台赛,没有失败者,只有两种不一样的精彩。在河北,像这样的致富谷还有很多,他们不仅撑起了农民的钱袋子,也在河北的大地上书写着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好故事。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