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
数智赋能,产业跃升。
10月15日,在位于邯郸市肥乡区的中船(邯郸)派瑞特种气体股份有限公司的厂区里,一条机器狗正穿梭在高温、高压的电子级三氟化氮生产车间,它身上的传感器借助AI算法进行识别判断,能精准捕捉人类难以察觉的细微变化,显著提升了生产安全。
这正是河北制造业在人工智能浪潮中加速发展的缩影。钢铁、装备、化工这些资产重、技术生命周期长的“慢变量”领域,正因为AI技术的“催化”,开始展现出惊人的加速度。
河钢数字WeShyper(威赛博)工业大模型工作界面。受采访单位供图
大模型“入列”,传统产业焕新
“十四五”以来,河北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推动行业、区域数字化转型。截至今年6月,河北省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5.1,跻身全国第9位,首次进入全国第一梯队。
这是一场深刻的变革。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尹修亮透露,目前河北已有4个企业的应用场景入选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案例。
10月12日,位于邯郸市永年区特钢工业园的河北永洋特钢集团管控中心里,十几块大屏显示着企业各环节的生产数据。
操作员在大屏前,轻点鼠标,就实现了“一键炼钢”:通过机器视觉、听觉反馈,智能炼钢系统自动控制氧枪、料仓等加料设备,让曾经艰苦且技术难度很高的转炉冶炼变得轻松。
“在使用转炉‘一键炼钢’之前,操枪工需要‘一眼定乾坤’:他要全神贯注地注视着转炉炉口火焰,根据化渣情况调整氧枪位置及流量,控制辅料加入时机及重量。这不仅考验操作工的经验、反应能力,还会持续高度紧张。”何春来是中国联通派往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的人工智能专家,他口中的“一键炼钢”正是企业应用的“AI+转炉智慧炼钢大模型”。
这个“AI+转炉智慧炼钢大模型”通过深度学习和算法模型,将该企业优秀操作工长年积累的宝贵经验固化为一个稳定、可复用的操作标准,同时也通过超越人类的听觉、视觉感知能力,自动控制相关流程。他们还深化拓展了大模型的功能,将DeepSeek接入其中,构建了企业知识库。
目前,这个“AI+转炉智慧炼钢大模型”新升级了能源生产、输配和消耗动态监控管理功能,实现了吨钢综合能耗降低2%的节能效果。
“大模型的‘一键炼钢’等应用,已经在河北省钢铁行业处于领先地位。”何春来说,下一步将和企业持续优化这个大模型,让“AI大脑”更智慧。
河北永洋特钢集团有限公司数字智能化管控中心,工作人员在远程作业。 周绍宗 摄
从“数”转型,以“智”升级,是河北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四梁八柱的重要内容。
在钢铁行业,河北的探索尤为引人注目。全省39家钢铁企业联合华为、阿里、百度等13家顶尖人工智能企业,共同研发了涉及钢铁产业142个生产应用场景的太行钢铁大模型。
“鱼雷罐将铁水从炼铁工序运到炼钢工序,以往运行时间需要40分钟以上,深度训练的‘铁水运输全流程可视化与铁水温降’人工智能模块部署到管理系统中后,运行时间压缩到15分钟以内。”首钢股份公司迁安钢铁公司制造部智能制造室副主任张磊说。
该公司应用的人工智能模块,就是太行钢铁大模型中的一个智能管理场景,该系统通过鱼雷罐跟踪、铁水降温等多个子系统协同运作,将炼铁、炼钢、运输等工序纳入“一盘棋”进行管理,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
不仅节约时间,大模型还更节能。铁水热损每降低1摄氏度,吨钢生产成本就能节省0.5元。凭借大模型精准调控,该公司实现了铁水温降幅度达42%,据此测算,每年可节省生产成本约7000万元人民币。
以智能谋升级,从数据中要效益。这些大模型如同训练有素的“数字工匠”,让河北的钢铁、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拥有了焕新产业内核、重塑竞争优势的关键变量。
“产业大脑”发力,链动千企百业
产业大脑统筹全局,解决企业诸多难题。
今年8月,河北启动实施以“1+M+N”为蓝图的产业大脑培育工程。未来将建设1个省级产业大脑能力中心,培育30个以上重点行业产业大脑,整合N个共享工厂资源。
“产业大脑是河北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抓手。”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软件处处长李剑说,该工程的实施,将全面提升河北产业链的数字化水平和资源配置效率。
在景县河北西伯力特种橡胶有限公司的车间里,可视化数据平台一直实时跳动显示着各项工艺参数。总经理王燕对安装景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定制的产业大脑智能生产系统后的效率非常满意:“我们的排产周期实现了从48小时到2小时的突破性压缩,生产周期缩短了30%,质量追溯效率提升了5倍。”
产业大脑让这家年产1600万米高压橡胶软管的企业,每个产品都拥有了贯穿生产全流程的“数字基因”——一串8位动态标识码,扫一下,操作工、原材料、生产设备等全流程数据一目了然,彻底告别了昔日手动填卡、大海捞针式的质量追溯。
“我们打造的产业大脑平台,目前已服务78家规上企业,签订数字化改造合同476万元。”景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负责人唐玉石说,下一步他们将在集采、数字金融、人才培训和AI研发等方面持续发力。
景县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工作人员介绍产业大脑平台运行情况。高雷 摄
不仅是效率优势,产业大脑的魅力更在于其“链”动千企的协同能力。
在宁晋县的电缆产业中,产业大脑的协同效应同样显著。易缆网线缆产业大脑作为国内首家电线电缆数字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已入驻企业500余家,交易额突破100亿元。这个产业大脑集工业互联网共享、全产业链交易服务、科技金融服务、共享智造基地和企业商票结算五大功能于一体,预计今年入驻企业将突破1000家,交易规模突破300亿元。
由点成线,由线及面。产业大脑的赋能,让数据从小溪汇成海洋,让企业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共赢,为河北工业的“智”造升级注入了强劲动力。
算力为基,赋能AI生态
算力奠定坚实基础,数据激发发展动能。
8月22日召开的2025中国算力大会发布的报告显示,河北省综合算力指数已连续2年排名全国第一。高水平的数字基础设施,帮河北构筑起日益完善的AI生态,成为河北产业向智能化转型的坚实基础。
在广监云(廊坊)数字科技有限公司内,技术人员轻点鼠标,大羽安全应急模型飞速运行,精准识别用户上传的燃气设备图片并快速生成专业报告。这个大羽安全应急模型,只需3秒即可精准诊断隐患,识别效率提升70%,使用成本降低50%。
支撑大羽安全应急模型快速运行的算力,正来自河北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该中心基于“鲲鹏+昇腾”处理器的多元算力架构,面向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提供普惠算力服务,目前已和900余家企业、200余个高校及科研机构建立联系,累计孵化解决方案超160个。
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受采访单位供图
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是算力应用“起飞”的关键。
不久前,由润泽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牵头组建的“河北省人工智能创新联合体”被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正式认定为省级创新联合体,标志着河北在整合人工智能创新资源方面迈出了关键一步。
联合体肩负着明确的使命,他们将科研目标精准瞄向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力求通过协同攻关,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这个联合体和算力又有什么关系?联合体如同一位经验丰富的“舰队指挥官”,有效整合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以及科研力量,而具备支撑千亿级大模型训练能力的润泽人工智能应用中心,就是指挥官强大的大脑。
除了创新联合体在算力资源整合上的努力,河北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同样不遗余力,不断夯实着AI技术应用的算力底座,为AI生态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截至今年8月,河北省5G基站累计超过20万个,互联网省际出口带宽达到11.16万G。与此同时,河北在万兆光网建设上也走在全国前列,今年有8个万兆工厂、6个万兆园区、1个万兆小区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的万兆光网试点名单,数量与湖北、广东并列全国第一。
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发布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全省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到35.1%,这已是第四年位居全国第一。
在10月17日召开的2025中国国际数字经济博览会上,人工智能大模型、钢铁大模型成为亮点最集中的展区,展现了河北在AI与产业融合方面的丰硕成果。
数据飞传似电,算力汇聚如川。当AI穿透设备、产线、园区的边界,开始与河北最厚重、最传统的“慢变量”产业发生“化学反应”,一场由数据驱动、算力托举的系统性跃迁,已经按下了加速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