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河北
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京津冀环保科技展与对接洽谈会在石家庄举办
来源: 长城网  
2025-11-06 16:36:06
分享:

  10月30日,由中国环境科学学会联合京津冀三地环境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暨第二届京津冀环保科技展与对接洽谈会在石家庄开幕。

  大会以“生态共建、科技共享、产业共生、金融共赢”为主题,会期两天,采用“1+16+1+N”模式,设置1场开幕式暨主旨报告会、16场专题报告会、1场科技成果展以及多个项目对接、洽谈与签约活动,构建了多层次、立体化的交流合作平台。河北省政协原副主席、河北省环境科学学会名誉会长苏银增,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夏祖义,河北省科学技术协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郭旭涛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

  一批生态环境领域合作项目落地

  大会期间,京津冀区域合作、绿色金融服务、生态环境治理等7个重点项目在开幕式上集中签约。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河北省生态环境厅、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推广服务共同体共同签订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服务合同框架协议;河北省蔚州能源综合开发有限公司通过排污权与碳排放权交易,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张家口分行签订了2.5亿元增信合同,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又一生动案例;冀南钢铁与河北中科朗博环保科技有限公司的合作项目,实现一氧化碳治理从“末端治理”向“减量增效”的跨越。

  两项标准(目录)在会上发布

  《超低排放钢》系列团体标准在大会上的发布,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该标准的发布,是从末端监管工业企业污染物排放,转向对单位产品全生命周期污染物实行计量控制新路径的积极探索,将代表河北经验走向全国,也会成为我国钢铁行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抢占全球绿色竞争制高点的重要抓手。

  《京津冀生态环境科技产业金融协同发展大会技术(产品)推荐目录》也在会上发布,共收录41项生态环境治理技术。该目录聚焦区域环境治理与产业绿色发展的迫切需求,为京津冀三地协同增效提供了扎实、先进的技术保障。此外,中国人民银行河北省分行相关负责人还在大会上发布了十项绿色金融政策,内容涵盖政策体系、机制建设与产品开发,精准对接企业融资需求。

  院士、专家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出谋划策

  大会特邀生态环境领域的院士和专家作了主旨报告,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哈尔滨工业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马军,京津冀环境综合治理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总师办副主任丁焰,生态环境部卫星环境应用中心首席科学家高吉喜,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首席科学家柴发合等权威专家,围绕各自研究领域的最新成果作了专题报告,为京津冀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前瞻性建议。

  大会设立了大气、水、土壤、固体废物、海洋、绿色金融、“十五五”规划等专题领域分会场,邀请百余位知名专家深入解读政策、分享创新成果、研判行业趋势,为参会者提供了丰富的专业知识交流机会。

  60余展位展示区域协同成效

  大会同期举办的生态与科技成果展设置60余个展位,涵盖钢铁、电力、水泥等重点行业,以及生态环境治理、咨询,金融、通信等领域,全面展示京津冀地区在生态环境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修复、绿色低碳和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的协同成效与创新实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提出20周年之际,大会特别设立了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集中展现了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成果,推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吸引了众多参会代表驻足交流。

  本次大会汇聚了京津冀三地生态环境、工信、发改、科技、金融等部门的有关负责同志,来自全国400余家重点企业、科研院所和金融机构的1500余名代表以及60余家参展单位,共同探索京津冀生态环境协同发展路径,共同绘就京津冀美丽中国先行区的美好蓝图,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先行区、示范区贡献生态力量。

关键词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