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安图书馆迎来“新员工”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1-12 16:21:26
分享:

  近日,雄安图书馆内,人形机器人馆员正在跟读者进行互动。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摄

  机器人馆员与小读者热情对话互动,数字人馆员“图小安”为读者推荐书籍,“爱心智送”机器人载着图书穿梭在图书馆内,无人驾驶送书车定时出发往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等点位送书……11月3日,记者走进雄安图书馆,满满的科技感扑面而来。作为雄安新区首个城市级公共文化地标,这里以高度人工智能化服务,为读者提供便捷阅读的新场景。

  “我们想做的是融入人工智能技术的AI图书馆。”雄安中文在线数字科技有限公司是图书馆建设的技术支持单位,该公司常务副总经理王春城介绍,从规划之初,雄安图书馆就将人工智能作为建设特色,力求打造一座“会思考、懂服务”的文化空间。

  “能跟你握握手吗?”“少儿阅览区在哪里?”“能介绍一下雄安图书馆的特色吗?”在图书馆一楼,人形机器人馆员迈着步子自由行走,不时有读者上前求助、提问。王春城介绍,这款机器人依托专业大模型和多模态交互技术,可为读者提供图书推荐、信息咨询、场馆导览等服务。

  机器人馆员身旁,一台无人驾驶图书配送车正准备发车,为预约读者送书。这辆可装载144本图书的无人车,每天定时驶向雄安人工智能产业园、中国星网总部附近等固定站点。读者只需在手机端预约,次日无人驾驶送书车便可送到最近的站点。“借还书就像收发快递一样方便,特别适合工作繁忙的各园区员工。”王春城说。

  图书馆一楼有间爱心阅览室,专门为行动不方便的读者提供找书、送书服务。“服务员”则是两个“爱心智送”机器人。记者扫描桌面二维码,输入《西游记》进行预约。几分钟后,机器人缓缓驶来,将图书精准送到记者座位旁。王春城说,机器人不仅能送书,还能在读者座位旁完成借还操作,实现从“人找书”到“书找人”的服务转变。

  如果说与读者的互动是“软服务”,那么馆内的智能设备则是“硬支撑”。在青少年阅览区,雄安居民孙朝曦带着儿子走到智能书架显示屏前,检索书名《山城的雾》,书架上相应位置的绿色引导灯立即亮起,两人循着亮起的灯光一下就找到了这本书。“这样的智能服务特别贴心,找书省了不少事。”孙朝曦说。

  借书便捷,还书更智能。在还书区,一台大型自动分拣系统正在安静运行。读者归还的图书通过轨道自动分拣,精准送达不同楼层的对应书箱。这些书箱再沿着铺设到每层楼的挂轨运送到所在阅览室,归回原位。“这套系统分拣效率为2000册/小时,让馆员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专注于提升馆内服务品质。”王春城说。

  雄安图书馆的“科技范儿”远不止于此。全馆各处分布的数字阅读屏,让读者可随时下载电子书;沉浸式阅读空间通过MR、VR技术,将传统阅读变为可触摸的立体体验;大数据平台实时显示入馆人数、借阅排行等数据,为运营决策提供支持……这些创新应用,让雄安图书馆的服务从“有形”延伸至“无限”。

  开馆以来,雄安图书馆已累计接待读者超20万人次。“今年‘十一’期间,单日入馆最高达1.6万人,人工智能设备的应用有效保障了服务质量。”雄安图书馆副馆长段九拥表示,未来将继续以技术创新提升服务品质,打造资源全域覆盖、服务精准直达的“城市文化粮仓”和“全民阅读中枢”,让雄安图书馆成为新区文化建设的一张亮丽名片。(河北日报记者 曹铮)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