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珊珊 张正阳 通讯员 陈璇
芍药村、梨乡村、菜园村……一个个地名,承载着枣强人民的集体记忆,也连接着村庄的过去与未来。“给每一条河每一座山取一个温暖的名字。”海子诗中的愿景,正在河北枣强县的广大乡村化为现实。
枣强县历史悠久,以“枣木强盛”得名,自西汉置县,享有“天下裘都、董子故里、移民之乡、革命老区、道德高地、生态之城”的美誉。乡村振兴战略下,枣强县“乡”字产业蓬勃发展,乡村地名备受关注。然而,地名文化保护问题浮现,老地名消失致归乡难,无名路多,地名标志稀缺或指向模糊影响交通,部分农庄、采摘园地图无标,不为公众所知。
“过去村里很多路都没有路标,外村人来村里赶集、做生意都找不到路,很多客商都不愿意来,我们的农产品也不好卖。”枣强县恩察镇王尧村村民王世读说。
2023年,民政部印发《关于开展“乡村著名行动”助力乡村振兴的通知》,一场“乡村著名行动”在全国各地展开。
枣强县恩察镇王尧村的村路有了路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珊珊 摄
枣强县积极响应,强化乡村地名服务,系统解决“有地无名”“有名无标”问题,为全县553个村制定地名方案,命名街路3099条、胡同(巷)1.8万条,并设置地名标志及门户牌;通过“乡村著名行动”小程序采集地名信息,更好地发挥地名的导向作用。同时,为重大项目开设绿色通道,门牌证办理实现即时办结,提供高效便捷服务,地名命名审批缩短至7个工作日。
枣强县还健全信息共建共享机制,民政、公安、交通运输等多部门定期交流地名信息资源,更新地名标志。实施三级动态管理,聘请553名巡查员定期维护地名标志,确保更新及时。通过这一系列措施,推动打通乡村“邮路、产业路、资源路”障碍,为企业下乡进村创造良好环境。
枣强县恩察镇王尧村街道有了名字。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李珊珊 摄
如今,走进王尧村,一块块道路指向牌被竖了起来,群众走到乡间道路的岔路口,就可以通过指向牌知晓这是哪里、这条路要通向哪里。
“现在村里的每条路、每个胡同都有了自己的名字,村民出行更方便,快递和货物的运输也更快了,村民的生意更好做了。”枣强县恩察镇王尧村党支部书记王世治说。
以林果为支柱产业的枣强县恩察镇王尧村。资料图
地名是地方历史的“活化石”,著名不仅是“取名”,也注重“扬名”。枣强县深挖地名地理标志价值,结合本地产业特色,打造“流常老豆腐”“加会熏鸡”等50余个乡土品牌,并通过小程序、抖音等渠道广泛宣传,经济效益显著。同时,从历史地名中汲取灵感,布局现代经济作物种植片区,扶持了芍药、密植梨等特色产业,为乡村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该县还依托“以枣得名”的优势,积极推广“马莲小枣”,建立专业合作社与种植基地,采用多元销售方式,年销售额高达400万元,有效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