沃野春光 | 河北无人机“上岗” 备战春耕春管忙
来源: 河北广播电视台冀时客户端  
2025-02-21 14:04:14
分享:

  一年好景看春耕,眼下正是春耕备耕的时节,春季田间管理陆续展开。全省各地积极备战春耕春管,通过科技赋能,夯实小麦稳产基础,保障我省全年农业生产开好局、起好步。

  “立春天渐暖,雨水送肥忙”,雨水节气过后,正是春耕备耕的好时机。这几天,沧州市沧县和胜农业专业合作社的旱碱麦田里,县农业农村局的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做好旱碱麦春季田间管理。

  沧县和胜农业专业合作社经理徐树祥说:“在春管的关键时期,农技专家来进行技术指导,还给我们进行了土地监测,从现在的管理到以后种植丰收的注意事项讲得明明白白,大伙种粮心里有底气了。”

  小麦春管忙,科技来助力。在河北省沧县兴济镇南堤村的麦田里,无人机自主施肥设备成为农民种粮好帮手,在科技化与现代化新型农机的加持下,农田管理更加精细高效。沧县兴济镇南堤村无人机操作手史江成告诉记者,无人机一天可以施肥三百到四百亩地,极大减少人工,提高效率。

无人机操作手史江成正在为无人机加载肥料

  希望的田野里,一幅幅绿意盎然“春景图”中,随处可见“科技范儿”。在邯郸市磁县讲武城镇小寨村,农机手正在熟练地操作多光谱无人机,对种粮大户苗茹的小麦地块进行巡田。

多光谱无人机机手李孟梁正在操作无人机巡田

  多光谱无人机按照既定路线来回穿梭,定点拍照、上传智慧农田平台进行数据分析,300多亩地仅用10分钟就完成了巡田任务,并科学精准地给出当前田间管理意见。

  磁县种粮大户苗茹说,自己去地里巡视,300来亩地得用一天时间,现在用无人机巡视十来分钟就行,目前自家这块地长势还不错,对今年的丰收很有信心。

  今年,磁县小麦播种面积18.6万亩,多光谱无人机巡田不仅让农民能够更加精准地掌握农田的实际情况,同时,还可以降低农药和肥料的使用量,提高农田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无人机巡田并进行实时分析

  多光谱无人机机手李孟梁告诉记者:“我们用多光谱无人机巡田,通过给地块设置点位拍照,红色绿色等不同的颜色代表地块的苗情健康情况,这些照片再上传到智慧农业平台,进行数据分析,实现智慧农业变量喷洒。”

农技专家(右)帮助种粮大户苗茹分析苗情

  春耕备播,农资是关键。随着冬小麦春管工作的陆续展开,各类农资销售需求也逐渐增长。邢台供销系统提早着手,加强与上游生产企业对接,做好调运储备等工作,及时将农资配送到位。

  河北金沃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销售经理朱信朋介绍,从上个星期开始,已经陆续开始往各个村的经销网点配送货物。小麦的返青肥已经送到了种植大户的田间地头。去年12月份对种植大户还有经销网点就进行订购,所以今年农资产品备货是比较充裕的。

  除了传统的肥料、种子、农药等农资,无人机也成为今年春耕备耕农业生产中的紧俏“农资”。无人机在春耕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作业效率,还能实现精准作业,减少农资浪费。

无人机成为今年春耕备耕农业生产中的紧俏“农资”

  河北金沃土农业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王莹介绍,今年越来越多的农户认识到无人机的优势,使得无人机在春耕市场上供不应求。“尤其是在农业生产上,包括春天的小麦洒肥,包括一喷三防,无人机利用率都是非常高的。我们在2024年底就已经订了40架无人机,年后又订了8台。尤其补贴下来,这一台70P无人机能补贴到14400元。普通的70型无人机,价格在27000元左右。”

  记者从省农业农村厅了解到,我省各地针对今年冬小麦苗情特点和天气情况,加强麦田管理,促进冬小麦长势均衡。目前全省3300多万亩在田冬小麦主体处于绿体越冬状态,越冬情况良好,壮苗占比较高,一、二类壮苗麦田占比超九成。全省农业系统持续推行小麦全程精细精准科学管理,充分发挥专家团队和“一村一名农技员”作用,环环紧扣抓好春耕生产,因地因苗加强精准指导和精细服务。

邢台市南和区史召乡,农技专家正在田间地头与农民交流

  与此同时,廊坊地区的蔬菜种植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期。固安县万仁农业的大棚内,黄瓜、茄子、西红柿等10多个品种的种苗长势喜人。为了保证幼苗的品质,基地工作人员对棚内幼苗实施精细化管理,利用全自动喷淋系统和控温系统,科学浇灌、喷药、施肥,以保证幼苗的质量和成活率。

  河北万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陶鹏举介绍,育苗基地有20多个棚,每个棚内都是蔬菜种苗。今年春季订单有2000万棵左右,比去年增加了500万棵左右。在苗厂精细化管理下,现在所有的种苗长势良好。

  记者|河北台 王佳钰、邯郸台 张晓萌、邢台台 王迪、沧州台 吴思妤、廊坊台 丁晨、固安台 肖景坤、香河台 赵永辉

关键词
河北 春耕春管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