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致敬劳动模范丨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何波:十年磨一剑,破译机械“心脏”密码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05-15 08:30:14
分享:

  5月13日,何波(中)与同事进行精密零件检测。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5月7日,在位于辛集市的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一台台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整装待发。这些即将启运的高端设备里,跃动着一颗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心”——箔片式动压空气轴承。

  这颗“心脏”的铸造者,正是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工程师何波。近日,这位53岁的科技工作者荣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他用十多年光阴书写了一段从“跟跑”到“领跑”的逆袭传奇。

  走进金士顿公司智能制造车间,何波正带领团队调试新一代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测试平台。从毫米到微米的加工精度、1分钟之内从启动到3万转的极限测试……每个数据的变化,都是一场场毫厘之间的较量。

  时针回拨到2007年。当时,刚成立的金士顿公司正为精轧机生产企业配套生产核心部件精密轴承。“以前这种轴承完全依赖进口,一个就要18万元,还要先付款后交货。”何波说,这让他们尝尽了技术落后于人,就要受制于人的滋味。

  关键核心技术是买不来的。2010年,在公司支持下,38岁的何波重新捡起课本,到河南科技大学轴承专业脱产学习。

  全班20多人,何波年龄最大,而且非轴承专业出身,学起来比别人吃力许多。底子薄、基础差,就比别人更努力,何波每天宿舍、教室、图书馆三点一线,闷头苦学。听说洛阳有位老专家,他每周末都去拜访求学。

  300多天的刻苦学习,何波积累了大量专业知识。彼时,公司正谋划转型做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这项被国外垄断的技术,核心难题正是箔片式动压空气轴承,心里憋着一股劲的他主动请缨。

  很快,7名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成立“尖刀班”,向这项“卡脖子”技术发起冲锋。“当时,国内对这项技术的研究只停留在理论层面,没有任何经验可循。”何波只能带领团队,从查文献、选材料到调工艺一步步摸索。

  “就像在黑暗隧道里找光。”何波回忆,仅箔片加工模具就反复验证了两个多月,最终成功将加工精度控制在0.005毫米以内,相当于在头发丝上雕花。

  埋头苦干几个月,第一批产品终于出来了。然而,就在大家满心欢喜庆祝的时候,问题来了。

  “明明是同样的产品,可有的就行,有的却不行,一运行就‘爆轴’。”何波说,但始终找不到原因,到底是轴承环境温度过高,还是尺寸一致性不好,只能一点点排查。

  一次次尝试,一次次失败,几万元的电机烧坏了几十台,砸了不知道多少钱。“年底开年会的时候,公司账上只剩下不到一万元。”何波至今记得那个寒冬,但再困难,用在科研上的钱从来没缺过。

  “有两台机子行,说明我们的方向是对的。”何波不停地给大家打气。摸索了一年半时间,他们终于找到“爆轴”的原因——轴向力异常。

  2016年8月,首台完全国产化的空气悬浮离心鼓风机在辛集污水处理厂成功启动,他们通过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和不断突破,成功实现国产化替代。经验证,节能效果30%以上,价格仅为进口产品的四分之三。

  核心技术带来源源不断的订单。“一直在扩产,产品供不应求。”何波说,如今应用案例达到6418台,年节电21亿度以上。

  “每次突破,都是中国制造向高端跃升的刻度。我们正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推动箔片式动压空气轴承在大功率高速压缩机应用。”“轴承痴人”何波目光灼灼,一场新的较量又开始了。(河北日报记者 周 洁 张晓超)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