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谢泽希)初夏的风掠过太平河,大片油菜花海如金色地毯铺展,与碧水绿树相映成趣。踏青的市民纷纷举起相机,定格花浪翻涌的盛景;孩童们沿着蜿蜒的田间小径追逐翩跹的菜粉蝶,清脆的欢笑声随着风飘向远方。这片明黄色海洋与太平河片区形成生态景观联动,共同绘就城市近郊的诗意画卷,勾勒出生态修复、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的立体图景。从生态湿地到未来之城,石家庄太平河片区的蜕变,是城市能级跃升的鲜活注脚。
油菜花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
这片明黄色海洋,既是市民朋友圈里的“初夏顶流”,更是城市生态修复的阶段性成果。过去,太平河区域因河道淤积、水体污染,成为城市发展的“生态短板”。随着“拥河发展”战略的推进,太平河启动了系统性生态修复工程,实施“蓝绿空间占比 43%”的规划,构建“溪流湿地河道+小型湖面”交替的生态格局。如今,滹沱河湿地鸟类达220种,青头潜鸭、黑鹳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频频现身,太平河片区已成为省会生态涵养的核心区域。
冀之光塔。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
环境的改善不仅为城市筑牢了绿色基底、重塑了城河共生的自然格局,更通过生态价值的外溢效应,推动太平河片区从生态资源优势向产业竞争力、城市吸引力的持续转化。片区以“蓝脉绿芯、圈层组团”构建“一湾六组团”功能体系,依托43% 蓝绿空间打造美术馆、音乐厅等文化地标及滨河商业、43中校区等配套;借助复兴大街等交通改造形成15分钟通勤圈,布局数字经济、康养等新兴产业;以2.0以下容积率实现低密度开发与高配套融合。太平河片区正成为石家庄“拥河发展”战略中生态与城市协同进化的生动样本。
太平河南岸山水桥。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富心迪 摄
当暮色浸染油菜花海,太平河滨河步道的灯光次第亮起,骑行者的剪影掠过水面,这些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正是片区从蓝图走向现实的生动注脚。石家庄市城发投集团聚焦生态优势向生活品质的转化,推进一批功能性项目落地实施。依河而建的43中太平河校区、毗邻中央绿轴的三甲医院、隐藏在花海绿廊的下沉式商业街区……这片曾经的城市留白区域,正以日新月异的速度,将“推窗见景、出门入园、四季有韵”的理想生活,从规划图纸上的墨线转化为市民触手可及的幸福日常。当生态底色与生活温度在太平河湾深度交融,一场关于城市发展质量的跃升蝶变,正沿着这条魅力岸线澎湃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