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奋进 双争有我·致敬青年先锋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金结公司BIM中心工程师张腾腾:用三维模型叩开建筑的智慧大门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05-17 09:16:38
分享:

  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金结公司BIM中心工程师张腾腾:

  用三维模型叩开建筑的智慧大门

  5月13日,张腾腾正在公司联合工作站调试设备。河北日报记者 赵杰摄

  建筑是无字的诗,城市是流动的画。

  5月的唐山,绿树成荫,繁花似锦,鳞次栉比的建筑彰显着城市的繁华。

  “我们是城市建设者,很自豪啊!”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金结公司BIM(建筑信息模型)中心工程师张腾腾说,在他和小伙伴们眼中,每一次建模都是钢筋水泥丛林中的激昂吟诵,每一张图纸都是城市画卷上浓墨重彩的底色。

  对很多建筑业的人来说,BIM是一个很新潮的领域。可90后张腾腾早就“瞄上”了这个通往建筑元宇宙的路径。

  “我在大学里就选修了这门课程。BIM技术就是将二维设计变为立体沙盘,实现项目多专业协同、全过程模拟与优化。”张腾腾打了个比方,“如果将建房子比作一棵大树,BIM技术就是将树干、树枝、树叶等以立体形式展现,其中细节及各部分之间连接点都一目了然。”

  心在一艺,其艺必工;心在一职,其职必举。

  2020年,刚入职不久的张腾腾就接了个“大活儿”。当时,唐山市新会展中心刚破土动工,他负责项目全流程BIM模型搭建工作。

  这是他入职以来打的第一场硬仗——新会展中心设计结构复杂、机电系统交错,需要建模量十分庞大。张腾腾介绍,仅就图纸来说,要画好一堵墙不仅要调整厚度数据,还要关联材料、防火等级、造价等各项指标。

  面对困难,有股闯劲儿的张腾腾开启“死磕”模式。

  白天对照实体建筑研究参数化建模,夜晚逐帧分析施工模拟动画……一个星期后,他不仅完成了项目设计、施工、管控等全流程BIM图纸,还优化了平面图纸中100多处设计冲突,并缩短了30余天工期。

  勇挑大梁背后,是不断刻苦钻研。虽说大学时系统学习了BIM技术课程,但工作后张腾腾的背包里总装着一台写满程序的电脑、一个记满笔记的本和一本厚厚的专业书。

  如今,除了熟练掌握BIM技术,他还自学渲染、建模、受力计算等各类软件10余款,还将BIM技术从单个工程逐步延伸到公司整个技术体系,成为公司的“BIM技术达人”。一年时间里,他最多参建20多个项目,带领团队完成超64万平方米施工建设模型,发现传统平面图纸问题3000余项。

  正是凭着扎实的功底,张腾腾入职第二年,就在唐山市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夺得BIM组第一名,2023年在“振兴杯”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中拔得头筹,并荣获“全国技术能手”称号。今年5月,张腾腾被授予“新时代青年先锋”。

  在中国二十二冶集团金结公司,同事们都说张腾腾是“救火队员”,有啥问题找他准没错。

  一次临下班前,张腾腾突然接到任务,要为一个钢结构管廊项目制作BIM图纸,要求第二天8时前交图。当时,项目只有投标设计图片,没法“描红”结构图形,只能一一临摹,而且涉及构件、连接点众多,仅连接面就有几百个。凭借着熟练的识图和制图能力,张腾腾圆满完成了任务。

  “救火”是偶然,“强攻”是常态。

  “其实,我们接手的每个项目都会遇到或大或小的难题。”张腾腾说起了最难忘的赤峰中唐精品钢铁项目。面对高空和镂空等施工作业难题,他需要在虚拟空间反复拆解施工流程,进行场地规划、塔吊选型、结构保护。经过上百次模拟,他最终确定了最佳方案,将施工效率提升30%,安全风险降低60%。

  在张腾腾看来,运用新技术,不仅是烂熟于心,更要突破创新。

  以往,在钢结构领域应用BIM技术,只能使用国外软件。瞄准弯道超车,张腾腾投身钢结构BIM软件国产化替代攻关中。

  他通过对1500多个构件模型进行测试,和团队攻克参数化驱动、智能碰撞检测等关键技术,成功制作出国内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钢结构BIM软件,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从技术尖兵到创新能手,如今,张腾腾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带动整个行业的发展。他把自己积累的经验变成教材,创制出阶段式人才培养体系,通过24课时定制课程和精准培训,培育出28项省部级以上BIM成果,创新创效类奖项10项。

  创新是场永不停步的马拉松。现在团队正积极探索“BIM+AI”智能建造新方向,张腾腾说:“有朝一日,我们会让钢筋水泥在元宇宙里‘舒展筋骨’。”(河北日报记者 师源 薛惠娟)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