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郑白 刘志成 米雯婷) 8月18日至20日,由长城国际传播中心与巴西戈亚斯州中央电视台联合开展的“中巴记者联合采访活动”走进沧州市黄骅市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渤海新区黄骅市融媒体中心、沧县鑫翰农业合作社、京津冀·沧州生物医药产业园等地,深入感受中国在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产业升级方面的成就。
首先,中巴记者来到南大港湿地自然保护区。在护林员的讲述中,巴西记者们了解到,这片湿地创建于2012年,如今已成为270多种候鸟和濒危鸟类的“避难所”。
巴西戈亚斯州电视台记者与长城国际传播中心记者在南大港进行报道。刘志成 摄
“正如我们在南大港所看到的,真正的环境关切意味着像河北这样,用实际行动系统性解决问题。”巴西戈亚斯州中央电视台台长茹尼奥尔感慨地说。他还特别提到:“戈亚斯州对环境保护同样非常关心。过去我们面临缺水问题,但正因为人们的关注和政府的治理,如今这一问题得到明显缓解。看到中国在湿地保护上的努力,让我想起家乡的经历。”
随后,中巴记者走进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融媒体中心,深入了解中国基层媒体融合的实践。当地记者们为广播、电视和互联网平台协同生产内容的工作机制,给巴西团队留下深刻印象。“我很荣幸能近距离了解他们的运营。”茹尼奥尔台长说,“中国媒体的技术力和创造力令人激动,我希望更多巴西人可以通过我们的报道,看到真实的中国。”
巴西戈亚斯州电视台记者在黄骅市融媒体中心参观。刘志成 摄
在黄骅市非遗传承人韩宝菊的剪纸工作室,巴西记者们被精美的作品吸引。韩宝菊今年70岁,自幼学习剪纸,她的作品寓意美好,赢得了诸多外国友人的喜爱。
巴西记者学习剪纸。刘志成 摄
她现场教巴西记者剪出“喜”字。“虽然只是学了一点点,但这种艺术独一无二,承载了中国人对幸福的追求。”巴西记者杰罗尼莫说,“这种文化交流让我们感受到中国人民的创造力和生活智慧。”
在渤海新区黄骅市中捷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中巴记者走进种子博物馆、种子实验室和试验田,了解到当地在耐盐碱作物培育上的最新成果。
中巴记者联合采访活动走进中捷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刘志成 摄
“这片土地的盐碱化曾经让农业发展面临困难,但现在通过科研和技术手段,已经能够培育出适应性强的新品种。”中心研究员向记者介绍。
在田间,巴西记者们对无人机植保、物联网监测和智慧灌溉系统表现出浓厚兴趣。“智慧农业不仅提高了粮食产量,还为环境保护提供了新思路。”他们表示,中国农业的数字化转型值得巴西借鉴。
最后,中巴记者来到沧县鑫翰农业合作社,采访了“北斗女孩”张宸。她利用北斗导航和大数据技术,帮助农户实现精准播种与科学管理。
巴西记者与“北斗女孩”张宸体验直播卖农产品。刘志成 摄
“这让我想到巴西的农业创新,技术让年轻一代农民更有信心留在土地上。”巴西记者玛德姆说。
这次沧州之行,让中巴两国记者在生态保护、媒体融合、智慧农业和文化传承等议题上产生了共鸣,也为未来的合作打开了新的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