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以基层善治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困难有帮扶 矛盾有调解 有事找组织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0-05 07:43:47
分享:

  唐山以基层善治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困难有帮扶 矛盾有调解 有事找组织

  “蒸饺皮薄馅儿大,凉拌菜清脆爽口,饭菜干净好吃还免费,日子过得太幸福啦!”日前,说起村里新建的孝老大食堂,唐山市玉田县陈家铺镇侯家桥村81岁的侯希玉喜笑颜开。

  “去年底,我们入户了解民情民意时发现,不少老人一日三餐随便凑合的情况挺普遍。”侯家桥村党支部书记高凤刚说,发现这一问题后,村里决定开展养老助餐服务,在今年7月建成孝老大食堂,80岁以上老人、低保户、五保户餐费全免,并安排志愿者为腿脚不方便的村民送餐。

  百姓的幸福感从何而来?唐山以党建为引领,全面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着力打造“事事有服务、困难有帮扶、矛盾有调解、民主得实现、有事找组织”的共建共治共享基层善治体系,托起群众稳稳的幸福。

唐山市路南区国防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科普活动。河北日报资料片

  找到群众的“需”,读懂百姓的“求”,基层善治才能有坚实支撑。近日,走进唐山市路南区国防楼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社区食堂内饭菜飘香,活动室里笑声不断,居民在这里共享温馨时光。

  “为满足社区老年居民在日常生活、居家养老等方面需求,社区通过‘以场地换服务’的方式,引入社区智慧生活综合体项目,让群众各取所需。”国防楼社区党支部书记芮凤说。

  坚持问计于民、问需于群众,为民服务才能有力度。唐山市加强三级政务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实现日常政务服务事项全覆盖,并通过政府购买服务、项目合作、“以场地换服务”等方式,向村(社区)引入教育、文化、养老等领域的专业服务资源,不断满足群众需求。

  “不断完善‘百姓有事找组织’为民服务体系,健全由专职网格员、专属网格员和基础网格员组成的网格管理服务队伍,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唐山市委社会工作部一科科长张君说,依托各级网格化服务管理中心(站),村(社区)打造问题排查发现、分流交办、协调处置、结果反馈、群众评价闭环处置模式,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解决好群众身边的“麻烦事”,是基层善治的“必答题”。近日,唐山市路北区金域缇香社区73岁居民王大爷因噪声问题,与邻居产生矛盾。得知情况后,社区党支部书记立即与社区调解员一起上门沟通,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化解矛盾纠纷,关键要抓早抓小抓苗头。”张君说,唐山探索建立乡镇(街道)、村(社区)的两级矛盾调解组织,吸纳老干部、老专家、老教师等为主要成员。这些人善于处理矛盾,不嫌事小、不畏难题,奔走在街头巷尾,耐心化解老百姓的“疙瘩事”。

  化“单打独斗”为“抱团发力”,唐山市构建多元调解体系,鼓励基层组织与公安、市场监管等多部门建立常态化联动机制,推进律师、公证员、心理咨询师等专业人士进村(社区),为群众提供高效、便捷的矛盾纠纷化解服务,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

  基层善治受益者是群众,主体也是群众。日前,40余位路北区果园镇大官庄村村民穿上红马甲走出家门,开展打扫小区卫生等志愿服务活动。

  “这项活动已经坚持了7年,如今,志愿者已从几人发展到了130余人。”大官庄村党支部书记杨立辉说。

  集众智,汇众力。唐山推行党建促乡村治理积分制管理模式,通过村民报分、网格员复核、村“两委”会审议的方式评分,对村民进行“精神+物质+政策”奖励,持续激发群众自治内生动力。

  “为带动更多群体参与到基层善治中,我们引导公益社团、爱心企业等社会各界力量发挥所长,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张君说,同时推动新就业群体参与基层治理,吸引外卖员、快递小哥等加入社区志愿服务队,参与安全隐患排查、文明宣传等工作,将新就业群体转化为基层治理的新生力量。

  从网格化管理到一揽子便民服务,从“一老一小”关怀到矛盾纠纷化解,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善治体系正在唐山初步形成。河北日报客户端讯(记者 师源 见习记者 安洋)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