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的探索与思考
来源: 全保定网  
2025-10-26 10:41:19
分享:

  编 者 按

  近日,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主管的《党建研究》杂志(2025 年第 10期)刊发中共河北省保定市委组织部撰写的文章《农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的探索与思考》,保定日报现全文转载。

  □中共河北省保定市委组织部

  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战略任务。河北省保定市立足农业大市实际,聚焦打造乡村振兴新样板,探索推进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着力完善经营模式,强化利益联结,推动形成农户得实惠、集体增收入、经营有动力、支部有作为的多赢格局,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一、农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的积极探索

  农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是适应新的形势任务需要的务实之举,是来自基层的渐进式探索,是利于多方、宜于经营的机制创新。

  着眼“三农”问题,顺时应势破题。保定市有5124个村、773万亩耕地。在乡村振兴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农田细碎化、农业设施陈旧、农业技术落后,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农村劳动力减少、从事农业意愿降低等问题普遍存在,亟待破解。抓党建促乡村振兴,需要聚焦“三农”现实问题,依托耕地资源,发挥党建优势,做好改革文章,以党建引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为切入点,统筹解决上述问题。2018年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明确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为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供了法理依据。2023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稳妥开展解决承包地细碎化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鼓励各地“承包权不变、经营权连片”。河北省配套出台文件,提出通过村党支部领办土地股份合作社实现土地经营集中连片,为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明确了方向。

  保障“三方”权益,实现互利共赢。通过降本增效、科技赋能和政策扶持,做大农业“蛋糕”,实现农户、村集体、经营者三方权益的最优组合。农户权益方面,坚持农民入社自愿、退社自由,享有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在合作社有法定股份。以地处平原地区的县(市)为例,农户将土地租赁给种植大户,一般每亩每年可获得400至600元,村党支部领办后农户可获保底收益1000元以上,亩均增收近500元,入社农户是“刮风下雨不担心、坐等年底拿本金”。村集体权益方面,在保证耕地种植粮食作物的同时,保证入社集体资产收益。土地成方连片时垄沟和田间道等产生的5%至8%的土地溢出、井电和农机等配套设施、上级惠农专项资金和帮扶资金等,计入合作社股金,收益作为村集体经营性收入,成为村集体收入的稳定来源。经营者权益方面,享受适度规模经营带来的部分收入增益,同时以政策倾斜促进专业经营。与普通农户比较,适度规模经营每年在耕地、播种、收割和种子、肥料等方面亩均节约成本约400元。保定市先后制定下发6个文件,对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从金融、保险、项目、奖励、风险防范等方面给予保障。

  坚持“三思”而行,积极稳妥推进。作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经历了乡村探索、县域试点、面上推广的渐进过程。2020年至2021年,先由2个村探索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农户流转土地经营权并享受1000元保底收益。合作社委托北京、河北的公司进行经营,成效较好。2022年扩大到以乡镇为单位试点,2023年以县域为单位试点,允许在经营方式、利益分配等方面先行先试。2024年,开展示范带动行动,重点培育“百强社”,放大合作社的比较优势。近两年来,先后举办7期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倍增专题培训、6期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进阶培训,让改革的“操盘手”成为政策和执行上的明白人。目前,全市建立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1495个,入社土地75.3万亩。

  探索“三种”模式,创新经营管理。尊重基层首创精神,允许乡村自主探索经营管理模式。目前,自主经营、合作经营、委托经营3种经营模式比较成熟。一是自主经营。合作社自主组织农业生产经营,负责农资采购、农机雇佣和粮食售卖,统筹进行生产组织、设备作业、技术支持等。生产收益优先保障社员保底收益,合理确定村集体收益和种植能手收益。自主经营模式对村党支部的组织能力和理事会成员的种植经验、管理水平、时间精力要求较高,适用于干部得力、村民团结的村。二是合作经营。合作社是运营主体,聘用农业职业经理人,承担土地流转底金及种植成本,主导生产经营,负责审定职业经理人提交的种植计划、成本投入、预估产出。职业经理人负责耕种管收等具体生产经营活动,目前保定市有一支近6000人的农业职业经理人队伍。合作经营模式分配方式灵活多样,利益联结稳固,更适用于土地规模较小的村。三是托管经营。合作社将土地委托给农业企业管理,负责协调关系、监督分红。托管企业负责提供良种、播种、供应农资、技术管理、灌溉、收割服务和粮食收购。大型农业企业对地块平整度、地块面积、地力条件、农业基础设施要求较高,托管经营模式适用于土地成方连片、区位条件好的村。

  二、几点思考

  农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是综合改革探索,涉及群体面广、政策敏感性强、利益调整程度深,探索实践中遇到的一些思想疑虑、潜在风险和共性问题应予以重点关注。比如,有的合作社组建不规范,没有经村“两委”和党员大会、村民代表大会研究,只是简单履行了注册程序;有的合作社章程对合作社、农户、经营者的权利义务约定不清楚,收益分配不明确;有的合作社社务公开不到位,监事会对生产经营活动监督缺失,存在潜在风险;等等。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深化承包地所有权、承包权、 经营权分置改革,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农村党支部领办土地合作社向适度规模经营、政策要素集成要效益,找准了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的结合点,改革切口小、撬动力强,下一步需要在改革、领办、土地、合作4个方面继续拓展延伸。

  聚焦改革,明确工作原则。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尊重群众意愿,让农户更多享受改革红利。在是否入社问题上尊重农户意愿,鼓励和支持种植大户竞聘担任合作社的农业职业经理人,将想种地农户集中调整到离村近、地力好、耕种方便的“自种区”。坚持试点先行、以点带面,村班子得力、工作有基础、群众有意愿的先行试点,平原乡镇、产粮大县先行扩面。探索以农业服务社为平台,为种地农民提供耕种管收等农资、农机、农技服务。依托乡村资源禀赋,发展特色种植养殖、民宿旅游、劳务服务、农业机械等多种形式的合作社,让更多农民享受合作经营带来的便利。

  聚焦领办,强化政治引领。要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以组织振兴推进基层善治。强化组织领导,由组织部门会同农业农村、财政、金融保险、审计等部门,抓好政策统筹、工作协调、问题处置等,积极稳妥推进相关配套改革。落实好群众在合作社管理运营方面的知情权、参与权、建议权、决策权和监督权,强化自治理念,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聚焦土地,延伸产业链条。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壮大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建强县、乡、村三级农业服务中心,用好农业高等院校、农业职业经理人、农业科技特派员等科技资源,为合作社提供从供种到技术指导、田间管理直至收购的全流程服务。抓农业产业升级,加强粮食良种繁育推广和标准化生产,发展特色农业、休闲农业、智慧农业。推进农产品初加工和精深加工,发展电商销售、仓储物流、品牌创建等农业衍生业务,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聚焦合作,提升运营能力。要探索完善合作社运营模式,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加强运营监管。允许县、乡、村根据实际选取恰当的运营模式和利益分配方式。用活用好扶农惠农政策,在农田新基建计划、省级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扶持项目、政策性保险支持等方面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倾斜。严格按照相关规定、程序等组建合作社,加强对村级集体资产的监管和审计监督、群众监督,强化对经营主体的监督管理,探索建立农业经营主体准入退出机制和负面清单制度,规范经营行为。

责任编辑:解磊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