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韩新新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专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河北这五年,“创”意十足,“新”景频现。
11月6日下午,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了“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科学技术厅专场,一展科技创新的“河北力量”。
五年实干担当,河北科技创新能力实现新跃升。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971.4亿元,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万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库总量突破12.7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2.48万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409家,更有5家企业登上2025年全球独角兽榜单。
数字的增长,是进步、是超越,更是全省大力推进创新型河北建设的不懈努力。
企业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对技术创新、产品创新、产业创新具有天然的敏感性,能够将创新资源与市场需求有机结合。为让更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当主角、挑大梁,河北坚持“资金跟着产业发展走,项目跟着企业需求去”,如坚持企业主导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企业参与实施方案编制等决策环节,畅通企业创新需求传导通道;改革项目评审评价机制,在项目评审评价中注重重大科技成果形成及应用情况,提升科技专家库中来自企业专家占比。日渐成长的创新主体,正为全省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引擎,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舞台。近年来,河北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构建服务体系、打通转化通道,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逐年上升,2021年到2024年,全省共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2659亿元,年均增长45.5%。为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创”力升级,河北选优配强科技特派团队伍,1301名省内外高水平专家服务328个“小巨人”企业,实现成果转化落地499项。
在雄安新区,河北支持疏解高校、央企、医院等单位围绕重点领域开展科学研究;高标准举办“千企雄安行”系列活动,雄安中关村科技园入驻企业200余家……雄安新区正逐渐成为新时代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金融资本是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力量。五年来,河北综合运用投资、信贷、保险等金融工具,形成多元化科技金融服务体系。就像信贷活水的“精准滴灌”——实施贷款风险补偿政策,让银行“敢贷愿贷”;推动12.6万家科技企业参与科技部创新积分制评价,让企业“积分换贷”;与建行、交行等商业银行开发“善科贷”“冀科积分贷”等一批纯信用科技贷款产品,让信用“变现增值”。多举措齐上阵,为科技企业提供了有力的融资支撑和风险保障。
人才是经济发展的核心要素,也是提升创新能力的动力源泉。对于科研人才,河北多渠道、多方式激发其创新活力。一方面,给便利、给保障,如在自然科学基金人才类项目中试行科研经费使用“包干制”试点,科研人员申请项目时,在合理范围内可以自主决定经费怎么花。另一方面,链接全球资源、汇聚国际人才,如通过实施“燕赵黄金台聚才计划”“海外工程师”等引才计划,累计引进多层次海外创新人才1300余名。
五年来,河北创新,收获满满。新征程新目标,承载新梦想新希望。未来,还需抓住科技创新这个牵动我省发展全局的“牛鼻子”,让科技创新在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中打头阵,要整合科技创新力量和优势资源,在科技前沿领域加快突破,推动创新型河北建设取得新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