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创新引擎强劲,河北科技发展交出新答卷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1-07 17:23:14
分享:

保定中关村创新中心。(河北日报资料片)

  11月6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七场新闻发布会,对外公布“十四五”河北省科技创新发展成效。

  2024年,全省技术合同成交额1971.4亿元,是“十三五”末期的3.53倍;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5万家,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在库总量突破12.7万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达2.48万家……近年来,全省科技系统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任务落地生根,一系列政策举措开花结果,规划目标圆满完成,为科技强国贡献了沉甸甸的“河北力量”。

制图/褚林

  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有了更大底气

  创新驱动,离不开平台载体的强力支撑。我省把建强用好科技平台作为科技工作的重中之重,持续推动平台建设优化布局、提升能级、发挥作用。

  “十四五”期间,8家全国重点实验室落地河北,覆盖生物医药、电子信息、高端装备、新材料等重要领域。2024年,我省接连获批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和“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实现了这两类平台建设零的突破。截至目前,在我省布局的国家级平台数量已达31家,在功能上实现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创新到成果转化与产业化研发链条全覆盖。

  国家级平台加速布局,省实验室也在“茁壮成长”。

  去年,燕赵钢铁实验室揭牌运行,燕赵绿色化工、现代交通、电力实验室进入筹建试运行阶段,河北战略科技力量渐成体系。截至目前,4家实验室已攻克59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25项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其中燕赵钢铁实验室研发的汽车钢绿色智能生产技术落地唐钢,实现高铝钢连浇炉数世界领先。

  “目前,我省已经形成了以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高地引领,以燕赵实验室为‘总平台、总链长’,以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为重要支撑的平台建设体系。”省科技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京津成果加速在河北落地生“金”

  “十四五”期间,河北聚焦“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核心定位,不断优化政策环境、构建服务体系、打通转化通道。

  中试是破解“实验室成果”向“产业化产品”转化瓶颈的核心环节。河北统筹布局建设河钢钢铁钒钛材料、雄安科创中心等15家中试示范平台,构建“中试熟化+研发支撑+检测认证+企业孵化+基金扶持”的全链条服务生态,为京津科技成果提供从“样品”到“产品”的一站式转化服务。目前,15家平台累计承接京津技术成果中试转化项目超100项,成功孵化科技型企业37家,有效填补区域科技成果转化的中试空白。

  将“创新场景”作为重要抓手,围绕京津冀“六链五群”产业协作方向,搭建政府、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多方参与的场景对接平台,吸引京津技术落地。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等单位的一批新技术、新产品在河北实现首试首用,北京智眸科技、七腾机器人等一批优质科技企业落户河北。

  畅通技术转移链,省科技厅联合京津构建“高频次、精准化、小规模”技术对接机制,持续举办中关村火花、科技成果俏津门等系列活动,年均开展对接活动50场以上、促成技术合作意向超200项。在工程系列职称中增设技术经纪类别,59名“科技红娘”获评技术经纪专业职称。

  打破“蛙跳”现象,区域内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和比重不断提升。2024年,吸纳京津技术合同成交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长34.8%,吸纳北京技术合同成交额跃居全国首位。

  “阳光雨露”滋养创新创业

  企业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牛鼻子”,是产业转型提质升级的主力军。

  “十四五”期间,省科技厅坚持“资金跟着产业发展走,项目跟着企业需求去”,抓好科研项目组织实施,统筹精准对接需求、优化服务流程、强化生态支撑三项协同发力,让更多企业在科技创新中当主角、挑大梁。

  聚焦“项目怎么选”,打破“项目等企业”的传统模式,坚持企业主导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支持企业参与实施方案编制等决策环节,畅通企业创新需求传导通道;围绕“项目怎么管”,坚持松绑减负与规范管理共同推进,推动项目管理向服务企业深度转变;针对“企业怎么帮”,构建以项目牵引,资金、平台、人才、场景多要素、一体化企业支持新模式。“十四五”期间,各类省级科技计划项目总投入超百亿元,惠及近2000家企业。

  鼓励企业创新,锦上添花更要雪中送炭。

  坚持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十四五”以来,连续2年向省科技引导基金分别注资8亿元,总规模达到28.85亿元,投资项目13项次,5家被投企业上市、1家成长为独角兽企业。

  此外,有效实施贷款风险补偿政策,引导银行加大科技企业贷款发放力度。“十四五”以来,8家合作银行累计发放科技贷款超过1万亿元。与商业银行开发纯信用科技贷款产品,“十四五”以来,合作银行共计为科技型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超过2800亿元。

  让保险为创新“撑腰”,我省还制定科技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对三类科技保险产品给予最高50%保费补贴,激励引导保险公司分散企业创新风险。创新“概念验证与小试综合保险”“中试综合保险”“科享保”等科技保险产品,为科技企业提供全链条、全生命周期的保险保障服务。(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