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马晨辉 马书广
在保定有一位扎根基层24年的“特殊园丁”——蔡红源。从一线干警到四级高级警长,从基层监区到职能科室,他始终用制度筑牢安全防线,用文化浸润迷途心灵,书写了监狱人民警察的责任与担当。

图为蔡红源与同事探讨日常工作。蔡红源 供图
1981年出生的蔡红源,是保定市徐水区人,中共党员。从警二十余载,他始终把“守护社会安宁”作为毕生追求。在同事眼中,他是“制度落实的铁面人”;在罪犯心中,他是“重塑新生的引路人”;在家人看来,他是眼里只有单位的工作狂。凭借突出业绩,他先后获评全国监狱先进个人、河北省司法厅党员先锋岗,四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规范化管理是监区安全的生命线。担任四监区监区长期间,蔡红源重点推进监区规范化管理工作。面对几十个管理环节,他成立攻坚小组逐项研究,结合实际制定“干警—罪犯一日工作任务明细清单”,挂图作战、靶向发力。他以身作则,从组织早餐到晚上就寝,每个干警指挥环节都带头示范;为进一步浓厚活动氛围,他深入监舍谈心谈话,坚持以理服人、奖优罚劣。在他的努力下,监区规范化管理走在了全狱的前列。

图为蔡红源在监区带班。蔡红源 供图
针对部分罪犯文化水平底子薄,心态浮躁、被动改造的问题,蔡红源创新打造“新雨学社”文化改造平台,创办《新雨学刊》,让文化成为浸润心灵的“良药”。
读书分享会上,罪犯从经典著作中汲取力量;写作投稿时,他们写下忏悔与期盼;书法绘画活动中,笔墨书香沉淀心性;团建互动里,大家学会包容协作。
曾经抑郁恐慌的罪犯任某某(化名),在写作与分享中打开心扉,不仅走出心理阴霾,还主动参与技术培训,成长为监区技术能手;深陷愧疚的武某某(化名),通过学习鼓起勇气给家人写忏悔信,收到原谅与回信后重燃希望,积极学习、踏实改造。
如今,“新雨学社”已经从最初寥寥数人参与发展到近百名罪犯主动加入,监区形成了争相投稿、主动学习的良好氛围。这一文化教育模式已经在太行监狱全狱推广,让更多罪犯在文化浸润中重燃希望。
调任狱政管理科科长后,蔡红源以规范化管理为抓手,搭建起立体化管理网格,推行个性化奖励激励机制,有效激发罪犯改造内生动力。
二十多年来,蔡红源成功转化70余名顽危罪犯,帮助150多个罪犯家庭修复裂痕,助力近千名刑满释放人员实现再就业,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

蔡红源获评最美河北人荣誉。蔡红源 供图
“改造好一名罪犯,就是挽救一个家庭,守护一份安宁。”蔡红源始终坚守这份信念。他是舆情化解的先锋,用真诚服务搭建起家属信任的桥梁;他是罪犯刑满释放后再就业的引路人,为刑释人员回归社会铺就通路;他是年轻民警的榜样,用钉子精神传递责任担当。
青春许藏蓝,初心永不变。24年扎根基层,蔡红源在监狱,用制度之尺规范改造之路,用文化之灯照亮新生之路;以坚定的信念、创新的思维、务实的行动,诠释着监狱人民警察的初心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