稳就业 惠民生 促发展 河北书写“十四五”暖心民生答卷
来源: 长城网  
2025-11-25 16:53:49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澜澜 王棋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30万人、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304.5万人次、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13万人……11月25日上午,在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人社厅专场上,一组组数字书写出了一张暖心民生答卷。

  “十四五”以来,河北人社部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焦加强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工作主线,解放思想、奋发进取,全力稳就业、惠民生、促发展。

  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人社厅专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王棋 摄

  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30万人

  高质量充分就业取得新成效

  五年来,河北强化就业优先导向,着力稳岗位、促供需、提技能、优服务,全省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

  “十四五”以来,全省城镇新增就业超过430万人,每年保持在86万人以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超过1200万人、脱贫劳动力务工规模稳定在90万人以上,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低于5.5%的预期控制目标。

  河北实施“技能照亮前程”培训行动,累计开展补贴性培训304.5万人次。全省城镇就业占比从“十三五”末的57.2%增加到60.1%,第三产业就业占比从45.9%增加到47.1%。

  为助企稳岗,河北打出资金补贴、稳岗扩岗、担保贷款等政策组合拳,累计支出就业创业补助资金161亿元,发放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70亿元,减征失业保险费239亿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人社惠农贷等低利率政策性贷款2682亿元,让市场主体坚定信心、轻装上阵。

  河北省衡水市景县零工市场,居民在零工市场进行信息登记。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澜澜 摄

  为做好就业服务,河北推行“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加快建设小而精的“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因地制宜建成367个零工市场实现全省县区全覆盖。年均举办春风行动、金秋招聘月等线上线下活动超5000场,提供就业岗位超200万个,让广大人民群众好就业、就好业。

  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13万人

  社保体系建设迈上新台阶

  五年来,河北持续深化社保制度改革,在坚持基本养老保险保基本、兜底线的基础上,推动扩大企业年金和个人养老金覆盖范围,加快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

  全省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5513万人,较“十三五”末增加229万人,参保率由94.5%提高到96%以上。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830万人、1175万人,较“十三五”末分别增加201万人、106万人。此外,连年调整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达到188元/月,失业保险金标准提高到最低工资标准的90%,让群众收获了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全省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三项社会保险基金累计结余分别达到1566亿元、164亿元、88亿元,较“十三五”末分别增长39%、24%、147%。城乡居民养老保险、职业年金基金投资运营实现保值增值。

  今年年底全省技能人才总量预计达到1430万人

  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展现新作为

  河北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健全“引育留用”全链条服务体系,人才活力竞相迸发,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第三届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河北代表团。河北省人社厅供图

  在人才引育方面,河北出台博士后平台建设补助、出站留冀补贴等政策,发布重点产业人才目录,累计建成博士后工作平台341家,让博士后人才在我省扎根更安心、发展更顺心。在技能人才培育上,河北扎实推进技能强省行动,深化技工院校改革和工学一体化培养模式,组建京津冀、中原经济区等5个技工教育联盟,建成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大师工作室371个,全省技能人才总量从“十三五”末的892.9万人增长到2024年的1332.9万人,今年年底预计达到1430万人。

  在人才评价方面,对专技人才,河北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完成27个系列职称改革,更加突出品德、能力和业绩评价,大力推行代表作制度,全省51万人通过高级职称评审,较“十三五”末增长2.4%。对技能人才,河北推行职业技能社会化评价和新八级工制度,支持企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198万人获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高技能人才总量达到436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4%。

  河北省第二届职业技能大赛颁奖仪式现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庞晓玮 摄

  此外,河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举办两届全省职业技能大赛,加大优秀个人和单位奖励力度,一大批高水平技能人才脱颖而出。“十四五”以来,全省42人获评“中华技能大奖、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人获评“河北省突出贡献技师”称号。

  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9%以上

  劳动者权益保障得到新加强

  河北健全政府、工会、企业三方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深入实施劳动关系“和谐同行”能力提升三年行动,开展京津冀区域和谐劳动关系试点。积极开展和谐劳动关系创建,我省50家企业、5个工业园区获评全国模范劳动关系和谐单位称号。

  此外,河北加强企业工资宏观调控,每年发布企业工资指导线、薪酬调查信息,指导企业健全技能人才薪酬分配体系,推动工资合理增长并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和急需紧缺的技能人才倾斜。不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我省月最低工资标准三档分别达到2200元、2000元、1800元,年均增长4.8%。

  河北开展重大争议预防化解行动,全省建成各类调解组织5927家。“十四五”以来处理劳动人事争议案件27.7万件,仲裁结案率保持在99%以上。

  河北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2.3%

  人社公共服务能力实现新提升

  公共服务是落实人社政策的重要载体,是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五年来,河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把群众的小事看大、远事看近、实事办好。

  京津冀三地居民可以持社保卡实现193家图书馆“一卡通阅”。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澜澜 摄

  在社保卡“一卡通”创新突破上,河北坚持“协同立法+场景建设”同步推进,京津冀人大常委会“同一文本、同步审议、同步实施”,联动完成社保卡居民服务“一卡通”规定协同立法,推动实现44项人社服务事项“一卡通办”、6.4万余家医疗机构就医费用“一卡通结”、3900多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193家旅游景区“一卡通游”、24家博物馆“一卡通览”、193家图书馆“一卡通阅”。目前,京津冀基本实现“人手一卡”,我省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达到92.3%、居全国第4。

  在数字人社建设方面,河北建成全省人社一体化公共服务平台,建立省市县乡村“五级八统一”的标准化服务体系,规范人社服务事项365个,减少办事环节108个,精简证明材料64种,全面推行综合柜员制服务,让企业和群众“进一门,能办人社所有事”。

  此外,河北推出“退休一件事”“个人创业一件事”等重点服务事项集成办理,强化多领域、多层次数据共享应用,让打包办、关联办、网上办成为主渠道,不断提高企业和群众办事满意度。

责任编辑:米若莎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