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全国两会新观察 | 以小切口撬动大变革,推动营商环境再优化
来源: 长城网  
2025-03-08 09:03:00
分享:

  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实习生 刘翼飞

  2025年全国两会期间,“营商环境”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热门词汇之一。

  随着一系列新政策、新举措、新服务的出台实施,有望进一步激发河北近900万经营主体的活力和创新力,加快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步伐。

  一部法律 万众期待

  两会期间,备受瞩目的民营经济促进法有了新进展。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大会发言人娄勤俭介绍,民营经济促进法的草案二审稿已提请审议,下一步将认真做好修改完善工作,推动法律尽快出台。

  良法善治可有效为营商环境护航。作为一部促进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法律,民营经济促进法的相关进展一直备受市场高度关注。

  全国政协委员齐明亮。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摄

  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德恒(石家庄)律师事务所负责人齐明亮去年全国两会就提交了《关于对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中的几点建议的提案》。他提出立法保护民营经济的具体设想,比如规定保障措施,明确侵犯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的法律责任等,通过立法进一步优化民营企业的营商环境。

  “当前,民营经济发展仍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特别是法治保障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希望加快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进程,进一步完善经营主体保护、市场环境、政务服务、监管执法、法治保障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全国人大代表、华裕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王连增对该法律充满期待。

  记者了解到,近年来河北出台《河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并制定了《河北省政务服务条例》《河北省社会信用信息条例》等配套法规,为优化营商环境提供了有力的法治保障。

  解决了有法可依问题之后,还须确保执法的公正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今年将开展规范涉企执法专项行动,集中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坚决防止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

  趋利性执法是指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以追求经济利益为目的,通过违规执法、乱罚款、乱检查、乱查封等手段,对企业进行过度干预和侵害的行为。一些民营企业遭遇趋利性执法,可能面临无法正常运营的风险。

  为防范选择性执法、趋利性执法,河北省市场监管局去年11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工作的通知》,积极探索实施全过程说理式执法,运用说理式执法文书和语言,提高执法说服力和公信力。该局还动态调整首次轻微违法行为免罚清单,免罚事项由66项增加至142项。邢台市开展涉企执法“入企扫码”试点,有效解决多头检查、重复检查、执法扰企问题。

  河北还积极深化司法责任制综合配套改革,大力破解立案难、审判难、执行难等问题,去年全省法院审限内结案率达90%以上,一审民商事合同、准合同纠纷案件审限内结案率达96.27%。

  一个政策  助企减负

  当银行贷款即将到期时,小微企业往往陷入困境,筹备还款的同时还要争取新一轮贷款,代价不菲的“过桥”资金成了难以迈过的坎。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今年要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下降,提升金融服务可获得性和便利度。

  无还本续贷是指贷款到期无须偿还本金即可接续融资。这一政策的落地实施将为小微企业减轻融资压力、加快企稳发展提供“及时雨”。

  记者了解到,河北近年来已经进行了首贷续贷试点,并不断扩面。到去年底,首贷续贷服务中心试点已经达到93家,累计接受近13.7万家企业咨询首贷续贷业务,办理信贷业务4.6万余笔,融资余额1198.7亿元。

  小微企业融资需求有“短、小、频、急”的特点,续贷服务中心试点力推续贷预审受理、首贷培植推介两项服务,上线数十种信贷产品,续贷审批要件、时限得以有效压缩。

  河北钢超建材贸易有限公司有一笔贷款即将到期,由于资金回款不及时,再加上集中采购原材料,企业经营周转资金紧张。石家庄市长安区首贷续贷服务中心及时对接入驻金融机构,工行石家庄和平支行快速为企业办理了无还本续贷业务。续贷不用还本,省时省力又省钱。

  全国人大代表崔雪琴。

  针对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感到振奋。来北京之前,她就深入调研了多家中小微企业,了解到一些企业在拿到新贷款之前这段时间,需要使用“过桥资金”来维持运营,由此提高了生产运营成本,加重了经营负担。

  “两会强调落实无还本续贷政策,可以说是雪中送炭,让企业增添了干事创业的信心和干劲。同时,建议相关部门在体制机制上进行顶层再设计,加强基层金融机构监管,让更多企业尤其是小微企业切实从中央普惠金融政策中体会到更多获得感。”崔雪琴说。

  全国人大代表、邢台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杨瑞硕也提出,应优化贷款续贷流程、调整贷款分类管理,特别对重点项目、优质项目实行常态化无还本续贷。

  一个市场  纵深推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加快建立健全基础制度规则,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打通市场准入退出、要素配置等方面制约经济循环的卡点堵点,综合整治 “内卷式”竞争。

  优化营商环境是加快融入和主动服务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有效途径。为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河北去年深化“双盲”评审改革,推行招投标评审负面清单和“评定分离”等举措,与天津、山东、河南等地共享专家资源10万余人,民营企业中标率、中标金额占有率分别达85%、45%左右,招标投标经营主体库累计新增经营主体5.5万家、其中省外新增占比36.5%,参与招投标活动经营主体16.8万家、较改革前增长7.5%。

  国家税务总局河北省税务局率先在全省推行“跨区域协同服务”,纳税人缴费人通过线上线下服务渠道,找到省内任意一个办税服务厅或税源管理分局,能异地通办全省税费业务,最大限度减少纳税人缴费人跑办次数。截至目前,已在全省222个综合办税服务厅设置“跨省通办”窗口,为纳税人缴费人提供跨区域通办服务8.13万次,办理异地业务10.23万笔。

  全国人大代表杨伟坤。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烟成群 摄

  “财税部门作为与经营主体联系最为密切的部门,其税费公共服务牵涉数千万经营主体、数亿自然人纳税人和十亿缴费人的切身利益,直接关系到营商环境的法治化、国际化水平。”全国人大代表、河北金融学院院长杨伟坤认为,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离不开财税制度的配套改革。财税治理优化,尤其是以法治、公平、中性为标志的财税制度改革,是资本、劳动、土地、数据等要素资源优势能够进一步充分发挥的必要条件。

  针对一些地方存在“税负洼地”,扭曲市场竞争环境,削弱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和公平性;税费征管与执法标准不统一,税费公共服务水平参差不齐等现象,杨伟坤建议,应加大清理地方财税优惠措施力度,加强税费征管与执法标准规范化,持续提升税费公共服务水平与质量,回归以公平为原则的财税制度。

责任编辑:刘政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