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评论 | 在雄安“新”脉动中看见未来
来源: 长城网  
2025-04-01 22:16:57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八岁雄安,拔节生长的脉动强劲有力。

  这个春天,中国中化大厦内部正在精装修,DeepSeek系列大模型接入雄安城市计算中心,雄安体育中心正式运营,发行全国首张电子公务卡,在全国范围内率先推出企业年金自动加入机制……“新”脉动带来的,不仅是妙不可言、心向往之的生动场景,更是“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的新篇章。

雄安体育中心。图片来源:新华社

  设立河北雄安新区,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继深圳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之后又一具有全国意义的新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强调“必须坚持‘世界眼光、国际标准、中国特色、高点定位’理念,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创新发展示范区”,要求“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高质量发展要求,努力创造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标杆”。

  起笔是世界眼光,落笔为时代标杆。雄安新区设立8年来,从“一块地”到“一张图”再到“一座城”,这座承载千年大计的“未来之城”,以“千年大计”的定力和“只争朝夕”的干劲,稳扎稳打、步步为营。拉框架、显雏形、展五新、聚要素、上台阶,“新”字贯穿始终。

  创新,是雄安的基因。行走在雄安大地上,“创新政策优、创新氛围浓”是各方来客的普遍感受。“央企”“空天”“场景汇”“鸟类天堂”“雄才卡”“绿波带”……一个个热词,代表着新技术新动能新要素,展示着中国式现代化的雄安实践,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如同一个个跳跃的音符,为“未来之城”谱写着发展新乐曲。

  参观者在被誉为“雄安之眼”的雄安城市计算中心内参观。图片来源:新华社

  目前,新区建设和发展顶层设计基本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初见成效,白洋淀生态环境治理成效明显,深化改革开放取得积极进展,产业和创新要素聚集的条件逐步完善,回迁安置工作有序推进,一大批创业者、奋斗者来到雄安,扎根雄安,形成人心向往、要素汇聚、合力共建、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也让世界听见了现代化新气象与奋斗故事的交响。

  实践表明,把雄安新区建设成为创新之城、魅力之城、未来之城,贵在创新,成在创新。坚持以创新思维和理念抓创新,才能拔节生长、气象万千。

  雄安新区作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集中承载地,要建设成为高水平社会主义现代化城市、京津冀世界级城市群的重要一极、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新引擎、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全国样板,为世界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提供中国方案。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雄安新区实现“上台阶”之年,奋力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各方面工作全面上台阶,没有捷径可走,唯有坚定前行的步伐。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加快推动疏解项目提质提速,持续完善配套政策,加快重点片区和重点项目建设,强化土地资源集约利用,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坚持“5+6”产业方向培育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进一步加强白洋淀治理保护,持续引进优质教育、医疗、养老等资源,积极培育贸易新业态新模式……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需要新担当,呼唤新作为。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