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事小节是一面镜子,反映人品,反映作风。从点滴做起持续发力,在细微之处久久为功,是抓作风的有效方法,是改作风的重要途径。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重视从细节入手改进作风。他在正定工作时常说,针尖大的窟窿能透过斗大的风,作风建设一定要防微杜渐。针对当时刚冒头的吃喝风,他督促县里作出一系列具体可行的规定,并倡导将四菜一汤作为正定县待客的标准。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八项规定之所以成为新时代作风建设的“金色名片”,就在于一条条规定具体可感不抽象。
小事小节中有党性,有原则。从点滴做起改作风,是坚持问题导向的必然要求,蕴含着具体抓、抓具体的方法论,具有抓手意义和示范效应。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就要从抓细节、抓具体开始,如此循序渐进、步步为营,以小切口带动作风大转变。比如,一些文件文本没有必要非要设置一个封面,一般会议没有必要有主持人……这些小事改起来并不难,为什么却长时间动不得、改不了?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很多人认为这是沿袭多年的惯例,意识不到有什么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工作提出搞无会日。第一个无会日到了,仍有五个县直单位照常开会。他们的理由是:不开会,怎么布置工作?真别扭。习近平却表示:“不行,就是要别扭别扭。会议缠身,实际工作怎么干?”
发现不了问题是最大的问题,对问题形成依赖、惯性,漠然处之,比问题本身更可怕。从点滴做起改作风,就要拿出“就是要别扭别扭”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向一个个惯例开刀,向问题背后的党性不强、党风不正、党纪淡薄亮剑。党员干部要用严格的尺子衡量自己,对那些无用的惯例、繁文缛节坚决说不。各级组织则要加强制度建设、开列负面清单,划出不可触碰的清晰底线,让人精准对照、及时整改,把党员干部从习以为常的漠然、熟视无睹的麻木中解放出来,把更多心思、时间、精力用到服务群众、推动发展上。
改进作风,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也离不开点滴小事的推进。严在日常、抓在经常,从小抓起、举一反三,才能以小见大、以小带大,让好作风成为习惯和自觉。(周丹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