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陈志洋 张群 祁鑫 实习生 孟繁茜
如何将冀北山区里一个“一穷二乱三散”的特困村变成如今实现共同富裕的示范村?承德市滦平县周台子村党委书记范振喜很有发言权。
芳菲四月,春光正好,记者一行走进位于承德市滦平县的周台子村,一排排整齐划一的现代化农业大棚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大棚内,嫩绿的叶片、饱满的果实,处处透露着生机和希望。
图为周台子村村民正在处理羊肚菌。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祁鑫 摄
“不错不错,照这个势头,很快又能长起来一茬。”初见范振喜书记,他正在羊肚菌种植大棚查看长势。“这个羊肚菌我们前七八年就开始种,起初效益不太好,但经过这几年的不断探索,现在种得很不错。一个棚一年能产1000到2000斤,一斤能卖80块钱,直接销往北京市场,效益相当可观。”范振喜高兴地向记者介绍。
在周台子村,大樱桃、葡萄、软枣猕猴桃等多种特色农产品大棚数不胜数。“我们就是要把这个产业园打造成精品产业园,让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让咱农民真正富起来。”范振喜坚定地说。
沿主路继续前行,12000平方米的花卉大棚映入眼帘。推门而入,南方的香蕉树与北方的牡丹花形成鲜明对比。“这个大棚在冬季也能保持在18℃以上,”范振喜轻触香蕉叶上的水珠,“一半以上的植物来自南方,这些热带植物主要用作观赏,像蝴蝶兰这类花卉,年销售额能有200多万元。”据范振喜介绍,这里的花卉不仅对外批发,还成了学生研学、年轻人拍照打卡的热门场所。
图为周台子村航拍。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陈志洋 摄
产业的“跨界生长”,源于全国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磁场效应”。作为中组部挂牌的示范点,周台子村采用“村庄是教室、村干部是教师、现场是教材”的模式,来自全国各地的6万余名学员在此“取经”,范振喜顺势搭建起农产品展销中心。“建这个展销中心,一是想把我们当地和本村的产品卖出去,二是为各地农村实用人才搭建平台,让他们也能通过这里销售自己的产品。可以说有了这个平台,大家都受益!”范书记爽朗地笑着说。
周台子村地处“两山夹一沟”的山区,曾经贫困落后。38年来,在范振喜的带领下,全村人不懈努力,才有了现在的模样。如今,村集体年收入达2000多万元,全村拥有各类资产近10亿元,村民年人均纯收入3.1万元,实现了“村庄城镇化、环境公园化、福利制度化、就业多元化、管理民主化”。周台子村先后获得“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单位”“全国文明村镇”“全国争先创优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敬老模范村”“全国幸福村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河北省十大名村”等表彰。
从贫困山村到富裕乡村,周台子村的蜕变见证了奋斗的力量。谈及未来,范振喜目光坚定:“下一步,我们要珍惜和维护好现有成果,在这个基础上谋划好产业,加强组织建设,培养人才,壮大产业,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走得更实更远,为山区农村树立典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