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力吧!榜样力量 | 杨普:纺织高手的“武林秘籍”
来源: 长城网  
2025-04-30 10:06:11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艺萌 周亚彬 韩建强 实习生 解博涵

  武侠世界里有高手,纺织车间里也有高手。

  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织造车间里,一台台织机整齐排列,纱线从线轴上飞速抽出,织机的梭子在经线和纬线之间来回穿梭。杨普就是在高速运转的机器中,炼成的“纺织高手”。

  石家庄常山恒新纺织有限公司织造车间。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艺萌 摄

  2000年,17岁的杨普从技工学校毕业,到石家庄常山纺织股份有限公司做了一名挡车工。在纺织车间,挡车工的基本功是“机下打结”,俗称“接线头”。练习时,需要技工不断把线头弄断、接上,再弄断,再接上,如此反复。

  为了适应新机器,杨普不断改革创新,形成了具有快稳准特色的“杨普操作法”,多次在各级技能比武中夺冠。2010年4月,杨普成为全国劳模。2012年12月,杨普获中华技能大奖,并成为全国纺织行业唯一获奖者。她由一名挡车工成为全国纺织行业2000万产业工人的杰出代表。

  杨普(左一)正在和同事梁云霄在织造车间探讨纺织方法。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艺萌 摄

  为了降低高速织布机在织造过程中的失误率,杨普在2009年至2018年就总结创新了大提花织机操作法、大提花增减经密操作法、机下打结要领口诀、七字断经处理法等近30项大的操作法。

  每一项操作法,都是杨普总结的降低失误率的“秘籍”。她把这些“秘籍”传授给企业员工,累计为企业创新创效近千万元。

  杨普正在车间作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周亚彬 摄

  拿七字断经处理法来说,就是看停经架上的断经显示灯,确定断经位置;快速准确找出所断的经纱;按要求接头;顺直、准确的穿综穿箱;压纱,开车;查看断头经纱穿法是否正确,布面有无其它疵点;横剪拖纱,回丝入袋。

  杨普把这套方法总结成顺口溜:一“看”,二“找”,三“接”,四“穿”,五“开”,六“查”,七“剪”。

  “我喜欢把复杂的方法总结成顺口溜,好记又好传播。”杨普在车间指着身旁的机器说,“虽然现在机器越来越先进,但是对工人创新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杨普拿起一块布,跟记者说:“以前机器一分钟180转,常规品种1分钟能织2厘米布料。现在的机器一分钟700转,这就意味着一分钟的误差直接能导致产量损失将近10厘米,所以织工必须不断精进操作技术。”

  女工们正在织造车间作业。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周亚彬 摄

  随着纺织行业的发展和企业转型,公司成立了“杨普创新工作室”,共有成员30名,平均年龄36岁,女职工占63%,其中6名骨干成员是省、市级的劳动模范。如今,工作室各成员以“传技带徒、创新创效”为己任,共计完成石墨烯、天竹、棉竹、木棉等系列,共计几十个新品种的上车试织。

  “最近,为了适应市场,我们正在不断提高石墨烯的纺织效率。”织造车间教检工梁云霄是“杨普创新工作室”的一名技术带头人,她最近为纱织细脆的石墨烯面料编了一套顺口溜,“接头小而牢,全面清洁频率高,经纱检查周期短,布面检查全细严”。

  “纺织工人练技术,就是两个目的,效率高,出错少。”杨普认为,纺织技巧千变万化,但万变不离其宗。所以,每上市一种新面料,“杨普创新工作室”的技术骨干就在研讨和实践中,摸索出专属“秘籍”,提效产品增值。劳模精神、工匠精神,也在一针一线中,继续传承。

责任编辑:刘政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