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上海石化厂区内,一台搭载黄色机械臂的无人装备正缓缓逼近锈迹斑斑的化工厂标志性装置安全火炬。1000公里外的指挥中心内,海江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刘海江紧盯着屏幕,密切关注着各项数据,指挥着员工同步划动触控面板。“5G信号满格,液压剪角度校准完毕,开始放倒。”随着他斩钉截铁的指令,无人智能液压剪开始有序剪切,随着最后一根钢梁剪断,监控画面中高达80米的安全火炬成功放倒。这套由海江集团自主研发的5G远程操控系统,将传统需要10人冒险作业30天的工程,压缩至无人化操作7天完成。
刘海江指挥员工远程操作无人设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环保产业的突围,必须靠硬核技术说话。”刘海江的办公电脑上,常年存储着三组数据模型:研发投入占比曲线、专利增长图谱、产学研合作网络。自企业创立之初,他就立下铁规——每年将营收的10%投入研发。这笔“科技军费”不仅支撑起智能机器人等核心装备的迭代,更催生出独特的创新生态:与多家高校等建立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平台,推动技术落地;创新奖励机制,鼓励员工提出新想法。2024年一位工程师提出的固废资源化处理方案,经过团队优化后,直接为公司节省了上千万元成本。“要让创新血液流进每个毛细血管。”刘海江如是说。
创业路上多艰辛,磨砺意志铸辉煌,刘海江在早期研发无人机械时,需要远程操控无人机械进入危险环境进行作业,但当时国内网络使用的是4G网络信号,所有的远程操控机械在操作过程中出现时延过长的情况。团队连续几个月熬夜攻关,却始终无法突破精准操控问题,直到我国5G商用牌照发放的新闻点亮了刘海江灵感,第一时间进行信号收发模块的升级,由原来的4G模块升级为5G模块,并进行适配性调试,最终将每台设备的操控延时从2-3秒降至0.1-0.2秒。
刘海江指挥员工远程操作无人设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崔上 摄
2021年组建应急救援队的决定,让海江集团的技术积淀爆发出更炽热的光芒。在某化工厂爆燃事故中,刘海江亲自带队星夜驰援。搭载红外热成像的侦察机器人穿越毒烟,30分钟内定位2个泄漏点;通过快速三维建模规划安全路线,并引领操作人员快速进入完成带压堵漏。当指挥部宣布“所有人员零伤亡”时,满脸烟灰的工程师们相拥而泣。“这些设备的价值,在于让每个救援人员都能平安回家。”刘海江抚摸着机器人外壳上的灼痕说道。
在刘海江的发展蓝图中,未来三年,1亿元研发资金将注入新一代智能环保装备,构建覆盖全国的数字化应急网络。每一个风险点都将嵌入智能“神经末梢”。“危化救援‘零伤亡’不是口号,而是必须抵达的终点。”刘海江斩钉截铁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