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河北 奋进路·民生温度 | 小小充电桩 为幸福生活“续航”
来源: 长城网  
2025-07-17 11:20:42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王棋 李皓 任英飒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在为群众提供便捷出行的同时,飞线充电、占用消防通道、充电贵等乱象日益凸显,除有安全隐患外,也在考验着社区治理。

  在石家庄市正定县三里屯街道,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带有车棚的充电桩,为居民织就了一张便捷又安全的“充电网”,给河北省20项民生工程之一的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提升工程提供了一个新样本。

  因地制宜,规划“在哪充”

  三里屯街道辖区内回迁区多,覆盖了大约16500位回迁居民,光电动自行车就9000多辆。说起这些“小电驴”,街道办事处安全发展办公室主任高雄伟可没少发愁:“下雨堵楼道,不下雨堵消防通道。”不仅如此,二三十层高的楼房,也没法阻止部分居民飞线充电的危险操作。

  管不住的乱停乱放和飞线充电,说到底是居民们缺少安全便捷充电、停车的地方。“之前都是推电车上楼充电,在楼下扯线充电又麻烦又不安全,白天风吹日晒,雨天还担心连电。”三里屯五区居民吴荣娟说。

  三里屯五区南门建设的充电桩。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摄

  为了给“小电驴”找“家”,三里屯街道的工作人员根据各个社区的不同情况,因地制宜规划充电桩施工方案。“像五区南北门前面刚好都有片大空地,适合建设集中充电桩,七区是在楼间见缝插针建设充电桩。”高雄伟告诉记者,从2024年年初开始,有近半年的时间,楼长、单元长、网格员、监督员、宣传员等“两长三员”都在开展收集群众意见、规划图纸的工作,“最终结合社区条件确定施工方案,比如很多居民不喜欢白色充电车棚,我们就尊重大家意见改成蓝色。”

  高雄伟介绍说,2024年6月以来,三里屯四个回迁区新建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980余个,“加上原有2000余个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基本实现1:2的使用比例。”

  充电不贵,让居民“愿意来”

  建在哪、怎么建确定后,如何让居民“愿意来”成了关键。以三里屯五区的充电桩为例,去年9月刚刚建成投用时,整个月扫码充电的次数只有1150多次,平均到每天只有不到40次。而如今,5月份的充电次数飙升至17176次,平均每天就充电550多次。大家为啥愿意来呢?

  “电价合适,手机扫码就行,花了多少钱,充了多长时间,退回多少钱都清清楚楚。”三里屯五区居民吴荣娟向记者道出了缘由。

  居民正在给电动自行车充电,充电桩支持扫码、刷卡等支付方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摄

  “如果电费太贵,大家肯定就不来了。”高雄伟说,考虑到居民的用电需求,同时为了真正发挥充电桩的作用,街道联合充电桩运营商选择让利于民,“充电费用按电车功率和充电时间来计算,一般的电动自行车充满也就一块钱左右。”而且充电的支付方式也很灵活,电卡、扫码、电子钱包三种支付方式满足不同年龄段和需求的居民。

  “充电就用一张小卡,一刷卡,信息都很清楚,卡上没钱了直接去物业充。”和三里屯五区的充电桩类似,三里屯七区居民鲍进喜也对自己社区的充电桩赞不绝口,“很方便,什么时候来都有地儿。”

  监控+梯控 充电安全又放心

  为了让居民放心把“爱车”停在车棚里充电,建设在小区外部的充电桩,还加装了监控摄像头,“物业安排专人全天盯紧小区内外监控,防丢的同时还能及时发现突发情况。”高雄伟告诉记者。

  车棚顶部安装的监控。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史叶 摄

  与此同时,为了严防电车上楼,三里屯街道还在辖区内加装了129套电梯智能阻止系统。看着清净的楼道,吴荣娟感觉心情也舒畅了不少:“以前推个电车进电梯,人都进不去了,现在出门回来以后骑到车棚里就可以充电。”

  据高雄伟介绍,三里屯街道正准备在下辖的常山社区四个回迁区新建2000余个充电端口,电梯智能阻止系统120套,“构建五分钟充电圈,实现安全设施‘零死角’。”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随着一个个电动自行车充电桩在社区里落地生根,不仅解决了居民们的充电焦虑,也带来了安全、便捷、舒心的“满格”幸福感。截至目前,全省已建成电动自行车充电端口296万个。今年1至6月,全省开展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联合检查8089次,努力把民生工程办成民心工程。

责任编辑:刘政豪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