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河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 综合实力跨越提升

河北港口集团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新一代穿越式双小车自动化岸桥正在进行作业。(河北日报资料片)
11月3日,从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三场新闻发布会上获悉,“十四五”时期,全省地区生产总值迈上4万亿元台阶,2024年达到4.75万亿元,按不变价计算比2020年增长23.4%。全省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021年突破5万元,2023年突破6万元,2024年达到64352元,按不变价计算2024年比2020年增长24.7%,年均增长5.7%。
“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实力跨越提升。”省统计局党组书记、局长徐付军说,五年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上下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辉煌成就,各项事业取得历史性新变化,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京津冀协同发展纵深推进,雄安新区拔节生长,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迈出坚实步伐。
重大战略纵深推进,协同发展成果丰硕。京津冀区域地区生产总值从2013年的5.6万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11.5万亿元,连跨6个万亿元台阶。雄商、雄忻高铁重大工程加快建设,“四纵三横”对外高速公路全部建成。积极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央企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超400家。
转型升级成效明显,新质生产力培育壮大。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创新型河北建设实现新进展。全省全社会R&D(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从2020年的634.4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67.8亿元,年均增长11.1%。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1.72%提升到2024年的2.04%。现代化产业体系加速构建。传统产业加速转型,截至2024年底,全省55家在产钢铁企业环保绩效全部达到A级。新兴产业加速培育,2024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22.3%,比2020年提高2.9个百分点。软件和信息技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综合算力指数跃居全国首位。绿色发展成效显著。2021至2024年,全省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1.7%。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协调性进一步增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三次产业比例从2020年的10.5∶37.9∶51.6优化为2024年的9.5∶36.8∶53.7,“三二一”产业格局更加稳固。内需驱动持续增强,2021至2024年,最终消费支出对全省经济增长平均贡献率为54.5%,比“十三五”时期提高3.3个百分点,是经济增长的主动力。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性作用持续发挥,2024年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37.7%,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速。劳动年龄人口比重提高。2024年末,全省常住人口7378万人,从净流出转变为净流入2万人,一大批创业者、奋斗者扎根河北。16至59岁劳动年龄人口4333万人,占常住人口比重为58.7%,比2020年提高0.1个百分点。
改革开放蹄疾步稳,经济活力竞相迸发。开放水平持续提升。主动融入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全省进出口总值从2020年的4456.8亿元提高到2024年的6148.8亿元,年均增长8.4%,比“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快1.5个百分点。民营经济蓬勃发展。2024年,全省民营经济增加值3.1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0年增长23.3%,年均增长5.4%。物流强省建设步伐加快。2024年,全省社会物流总额为9.3万亿元,2021至2024年年均增长7.3%。2024年,物流业总费用与地区生产总值的比率为14.0%,为历年以来最低水平。
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民生福祉持续增强。2024年末,全省就业人员3614万人,其中城镇就业人员2171万人,占全省就业人员的比重为60.1%;城镇新增就业89.92万人,就业优先战略实施效果持续显现。居民收入稳步增长。2024年,全省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665元,比2020年增长27.7%,年均增长6.3%。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之比从2020年的2.26缩小为2024年的2.07。
安全基础持续夯实,可持续发展能力提升。粮食安全保障有力。2024年,全省粮食总产量781.8亿斤,比2020年增长3.0%,年均增长0.7%,连续12年稳定在700亿斤以上。能源保供基础扎实。2024年,全省原煤产量4442.7万吨,继续保持千万吨级产能;原油加工量比2020年增长20.2%。截至目前,可再生能源累计并网装机1.4亿千瓦,占电力总装机比重为72.3%,达到2020年末的2.9倍。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截至2024年底,全省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8690公里,沿海港口集装箱航线67条,运输机场7个。(记者 方素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