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之变”系列评论③|创新驱动,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
来源: 长城网  
2025-11-04 18:43:41
分享: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评论员 芦静

  “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统计局专场。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杨蕾 摄

  “十四五”时期,河北锚定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积极培育新动能新优势,新质生产力逐渐发展壮大,形成了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

  11月3日,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河北省统计局专场上获悉,“十四五”时期,河北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持续迸发,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从2020年的634.4亿元增加到2024年的967.8亿元,年均增长11.1%。

  五年来,R&D经费投入强度从2020年的1.72%提升到2024年的2.04%。R&D人员从2020年的19.6万人增加到2024年的30.6万人,年均增长11.8%。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成效明显,截至2024年底,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918家、技术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207家、重点实验室408家,比2020年分别增加159家、410家和135家。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十四五”时期,河北省委、省政府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河北,从着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到钢铁产业综合实力不断提升,从钢铁企业全面创A到创新驱动成效彰显,虽充满挑战但步伐铿锵,创新动力、发展活力勃发奔涌。

  当中国星网正式入驻雄安新区,当东方物探摘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一等奖,当钢铁产线上演“机器人总动员”,新质生产力正通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渗透到社会生活各领域,奏响了高质量发展的强音。

  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以钢铁行业为例,迈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是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据统计,河北钢铁行业国家级绿色工厂数量全国第1。在全国率先出台重点行业环保绩效创A标准,钢铁A级企业数量全国第1。创A带来的,不仅是治污设施的提标改造,“傻大黑粗”变成了现代化花园工厂,还有效缓解了环保压力,使得污染物排放浓度持续走低。而全面创A“绿色”突围背后,除了企业在技术升级和管理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为,还少不了相关部门出台的涉及监督方式、生产调控、要素保障等多方面支持措施。

  发展新质生产力,不会凭空出现,而是循序渐进的过程。自2022年起,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已四次发布综合算力指数报告,河北省从全国第五跃升至第四,再到登顶全国第一,算力实力实现“三级跳”。从中,可以窥见加速跑的算力产业,也折射出各地不断优化的数字经济发展环境。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河北作为传统工业大省,唯有以更大的气魄和力度抓创新、谋创新,巩固提升制造业优势,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培育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才能奋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向上突围,为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提供更为扎实的物质基础。

  创新没有捷径。在推进创新驱动发展中闯出新路子,奋进正当时。

责任编辑:张晓鹏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