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进的河北“十四五”答卷丨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工作量超10000亿元
来源: 河北日报客户端  
2025-11-15 08:42:52
分享:

  “十四五”以来,我省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

  雄安新区累计完成投资工作量超10000亿元

  这是6月23日无人机航拍的位于雄安新区启动区的中国星网总部大楼。河北日报记者耿辉摄(资料片)

  11月14日,省政府新闻办召开“十四五”高质量发展河北答卷系列主题第十场新闻发布会。会上获悉,“十四五”以来,省委、省政府扎实履行主体责任,举全省之力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扎实推进大规模建设与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每年保持2000亿元投资规模,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1%,累计完成投资工作量超10000亿元。雄安新区建设发展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活力。

  五年来,雄安新区紧紧牵住承接疏解“牛鼻子”,高质量疏解达到预期效果。首批疏解的中国星网、中国华能、中国中化总部入驻运营,中国矿产总部主体结构封顶,4所高校、2家医院全面建设;第二批疏解项目有序开工;400多家央企分支机构、4000多家北京来源企业落地雄安。中央一揽子特殊支持政策落地见效,278项京雄“同城化”政务服务应用场景全面落地。

  努力创造“雄安质量”,大规模建设保持强劲态势。“十四五”时期,雄安新区科学精准实施规划,一张蓝图绘到底。截至目前,新区地上、地下、云上“三座城”可视可感,总开发面积覆盖近215平方公里,5300多栋楼宇拔地而起,入廊管线超1000公里,启动区、昝岗片区和东西轴线、京雄快线等加快建设,容东、容西、雄东片区繁荣发展,“四纵三横”高速公路网全面形成,“四纵两横”高速铁路网加快推进,打造了商务服务中心、国贸中心等一批体现“雄安质量”的标杆项目,现代化城市新气象正扑面而来。编制“好房子”标准,发布地方标准123项。数字城市运行体系基本形成。

  加速聚集高端高新产业,高质量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高新区、科创中心、中关村科技园等一批产业平台、主题楼宇、孵化载体建成运营。空天信息和卫星互联网、人工智能、新材料、数字科技、金融科技、绿色能源6大产业聚集发展。未来之城场景汇、系列“雄安行”活动和雄才十六条政策叠加效应明显。

  加快完善高水平管理体制机制,现代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初步形成。雄安新区全面落实中央编委12条支持保障措施,21个部门、4个片区管委会挂牌运行。文体旅事业高质量发展,“雄安”App上线运营,雄安日均舆论热度稳定在2亿以上。累计建成林荫停车位2427个、足球场322个、直饮水点150处。采用委托运营、授权经营、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雄安集团全力打造“新型城市运营服务商”,以市场化运作、企业化管理方式承担城市运营和公共服务事项,在更宽领域、更深层次探索城市运营管理新路径。

  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雄安特色的改革创新之路。雄安新区明确12个方面175项改革任务,以项目化、工程化、系统化思路推进落实,形成一整套覆盖城市规划、建设、土地、投融资、国资、社保、人才、公服、住房、管理、运营等方面具有雄安特色的体制机制。对外开放迈出坚实步伐,自贸试验区、综保区、跨境电商产业园等开放平台入驻企业成倍增长。

  绿色发展城市典范建设卓有成效。开展白洋淀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系统治理,白洋淀淀区水质稳定保持在Ⅲ类标准,野生鸟类296种,较设立前增加90种。森林覆盖率由设立前的11%提升至35.1%,城市公园体系逐步成形,“3公里进森林、1公里进林带、300米进公园、处处是游园”成为现实。和美乡村建设深入推进,“三清一绿”让城乡面貌焕然一新。高星级绿色建筑占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均达100%。

  深入践行人民城市理念,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改善提升。雄安新区平稳有序安置16.9万名回迁群众,实现村民向市民的转变。累计建成高品质市场化住房6.26万套,实现现房销售、职住平衡,所见即所得、交房即验房。深入实施就业、创业、产业、物业“四业并举”,增加群众工资性、投资性、财产性、转移性“四项收入”,用好承包地、宅基地、集体经营性用地“三块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新建中小学和幼儿园105所,北京四中、人大附中、疏解高校附中牵头集团化办学,雄安宣武医院运营良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稳步提高。(记者 曹铮)

责任编辑:庞晓龙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