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 刘梦妍 康紫祎 宋霈雯 姚杰
既能弯曲,又比头发丝薄,还能上太空,这样的玻璃,您见过吗?
在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的车间里,总经理卢奕霖手持一片看似普通的玻璃。它薄如蝉翼,却蕴含着惊人的能量。

轻量化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紫祎 摄
“这片玻璃名叫‘轻量化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是空间站柔性太阳翼的核心防护材料。”卢奕霖告诉记者,这就是首次在我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上应用的柔性太阳翼配套产品。
航天玻璃和普通玻璃不一样的是,不仅要求产品柔韧性高、更薄更轻,还必须能够抵御住太空的有害辐射和高速撞击。
“减重减薄之后,抗辐照性能就会打折扣。”卢奕霖坦言,既要“轻薄”又要“抗造”,这道技术难题五年前无人可解。

卢奕霖(右)向记者介绍玻璃性能。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紫祎 摄
为了攻克这个“硬骨头”,卢奕霖和团队熬过了整整两年。
“从原材料配方调配到实验室研发,再到生产线投产,50多道工序,道道是坎。”卢奕霖和团队守在1000多摄氏度的熔窑旁观察实验数据,累到两眼发黑是常事。
团队研制出的轻量化柔性抗辐照玻璃盖片,让空间站实验舱成功“瘦身”13公斤,不仅大幅降低了发射成本,而且在轨表现稳定可靠,为中国空间站成功保驾护航。
这款产品仅仅是星箭特种玻璃的“代表作”之一。2023年初,0.009毫米厚的耐高温超薄玻璃顺利下线。别看它厚度仅有头发丝十分之一,却能耐住上千摄氏度的高温,实现了我国光学玻璃生产领域的重大突破。

卢奕霖和团队人员研发新产品。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紫祎 摄
“十四五”期间,卢奕霖带领团队完成多项新产品的研发和应用。产品应用也从“航天配套”走向“全域覆盖”的多元化发展。其中,新型防震抗冲击摆片,作为惯性导航加速度计的核心传感器,已广泛应用于陆地、水下、航空航天装备。
从“神舟”“嫦娥”,到空间站、月球车,再到“九三”阅兵中的重型装备……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成立25年来,为国家航天领域供货近2000万片,保持“零瑕疵、零质量差错”的传奇纪录。“我们把产品质量当作生命来看。” 秦皇岛星箭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梅说。

研磨车间。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紫祎 摄
硬核品质的背后,是对自主创新的极致追求。
“0.009毫米厚耐高温超薄玻璃、OSR玻璃基片等多款产品,填补了我国航天玻璃领域的技术空白。”卢奕霖说,这些年,企业年研发投入占比达10%,从材料配方、融化、到特种光学加工,全流程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近五年,企业销售收入增长200%,成为行业唯一、中国航天科技集团认可的合格供应商。2022年,企业获评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星箭特种玻璃的成长,是河北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缩影。“十四五”期间,全省累计评价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1.96万家,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7014家,争创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56家。2024年,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户均研发强度达5.65%,户均拥有Ⅰ类知识产权17件,全省中小企业发展质效不断提升。

星箭特种玻璃。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康紫祎 摄
“我们构建了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的梯度培育体系,不断健全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从金融支持、创新赋能、品牌打造等方面持续加码发力。”河北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副处长段秉华介绍,近年来,河北省工信厅持续开展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利护航”行动,组建328个“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帮助破解技术难题、推动成果转化。
“从装备制造到食品、石化、医药、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专精特新企业正成为河北产业升级的中坚力量。”河北省工信厅中小企业处副处长段秉华说。
一片薄玻璃,承载大国重器梦;一批“小巨人”,撑起产业新高度。一个个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以强大的创新韧性和专业实力,为河北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