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月21日13时,《哪吒之魔童闹海》(以下简称《哪吒2》)票房(含预售)突破127亿元,刷新中国影史票房纪录,位列全球动画电影票房榜第一。《哪吒2》惊艳破圈的背后,有河北企业、学子在织“万龙甲”。
模拟风蚀纹理渐变效果 河北动画公司参与动画制作
在《哪吒2》片尾字幕,“三河有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三河有鱼’)”的字样一闪而过。据了解,该公司18名动画师反复校准一段3秒的藤蔓特效,这是他们为这部“中国动画里程碑”贡献的镜头之一。他们如何叩开国产动画“封神之作”的大门?为此,记者采访该公司总经理许敏。
三河有鱼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团队成员正在制作动画模型(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我们这条‘小鱼’,终于游进了中国动画的深蓝。”许敏介绍,该公司参与了《哪吒2》数字资产制作,主要工作是建立模型和材质,“简单来说,就是根据美术设计稿,将设计稿中的道具或角色通过3D建模做成立体模型,再赋予它们应有材质。团队参与制作了陈塘关被毁前的部分建筑、龙宫遗址建筑的场景、无量仙翁分发9000枚仙丹时容器旁边的藤蔓模型以及目前在短视频平台讨论度极高的石矶娘娘的魔镜模型。”
在《哪吒2》白玉台场景中,缠绕仙丹容器的上百根藤蔓,每一根都需呈现胡杨林般的苍劲与挣扎。“主创要求藤条既有枯槁感,又要暗藏生命力。”许敏透露,团队采用“多层UV贴图+程序化生长算法”,模拟出风蚀纹理的渐变效果。这种极致追求,让原本2周工期的任务延长至2个月,却成就了成片中颇具哲学意味的视觉符号。
“制作期间,团队反复提交了5版陈塘关建筑群建模,每一根梁柱的纹理都要匹配商周风格。最终团队用木质质感模拟技术,赢得导演组认可。”许敏说。
“感谢饺子导演,没有忘记这些幕后的国内制作团队。”许敏说,“此前谁能想到,我们也能参与国际级热门IP?未来将积极争取参与制作后续作品的机会,为国漫产业发展贡献河北力量。”
“当我们把陈塘关的砖瓦一块块‘垒’进银幕时,其实也在垒筑中国动画的另一种可能。不是所有传奇都诞生于北上广深,燕赵大地同样能长出‘神话’。”许敏说,燕赵自古多豪杰,有很多如常山赵子龙等著名中国传统文化人物IP,可以筹划利用起来,以燕赵大地为故事舞台进行创作,用动画讲好“河北故事”。
玉虚宫镜头吸粉无数 河大毕业生助力国漫IP出圈
“观众看哪吒都看笑了,我们这些做哪吒的都做哭了。”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2019届动画专业毕业生杨斯麒参与了《哪吒2》制作,她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玉虚宫部分的角色动画制作,包括哪吒误踩鹤童裙子、哪吒误入“厕所”等搞笑镜头。
“饺子导演精益求精,十几秒的内容,整整打磨了2个月。我做镜头做到快崩溃的时候,看到饺子因为《哪吒2》白头发变多、变得憔悴,自己只能继续做下去。”杨斯麒说,通过与饺子导演合作,她对“匠心”有了更深的理解,所谓匠心不是灵光乍现,而是一点点“抠”出来的细节。
在杨斯麒看来,《哪吒2》的出圈,是一个向全世界展现中国动画产业工业化水准的机会。“《哪吒2》是一剂动画行业的‘兴奋剂’,让更多人再一次看到国产动画的巨大潜力,让更多资本注意到动画行业。《哪吒2》还证明了中国传统文化IP非常值得去深入挖掘,不仅可以有助于国漫的崛起,而且是一种文化自信的体现。”
杨斯麒(右二)曾就读于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对于杨斯麒而言,在河北大学—中央兰开夏传媒与创意学院的学习时光十分充实,也让杨斯麒有了许多机会锻炼自己。在校期间,她的动画作品曾获上海国际大学生广告节二等奖,正是通过比赛,杨斯麒得以不断提升动画制作能力,为参与制作《哪吒2》打下了基础。
“从《大圣归来》到《哪吒2》,我们能感受到大众对于中国动画电影的热情越来越高涨,我们做动画也更有劲儿了!”杨斯麒说,结束《哪吒2》的制作后,她立马投入到下一部中国传统文化IP动画电影的制作当中。
从银幕走上街头 哪吒墙绘成为城市新地标
随着《哪吒2》爆火,哪吒的形象逐渐从二次元照进三次元。在裕华区“国漫主题墙绘打卡点”,惟妙惟肖的哪吒敖丙合体墙绘、敖光墙绘十分吸睛,成为石家庄市热门打卡点。
游客打卡敖光墙绘(央广网见习记者 姜丽丽 摄)
“哪吒是最近热门的国漫形象,受到了许多人的喜欢,很多人给我留言,问我能不能画哪吒墙绘,作为石家庄人,我必须画一下。” “宠粉”的墙绘作者素素是一名80后墙绘师,她告诉记者,创作时,她将影片中两位主角哪吒与敖丙的形象进行了结合,希望能通过这幅墙绘展现他们之间的友谊。
身披火焰的哪吒傲然挺立、冷傲霸气的敖光睥睨天下,在素素笔下,多个《哪吒2》中的角色生动传神,仿佛下一秒就要冲破次元壁。
从事墙绘事业多年,素素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喜欢国漫,“希望能为国漫崛起,尽一点自己的力量。”采访结束时夜幕已经降临,石家庄冬日的夜晚寒风阵阵,忙了一天的素素依然不知疲倦,她拿起心爱的画笔,开始创作起下一幅申公豹墙绘。
“热门IP画成墙绘能美化市容市貌,现在每天晚上,我都能看到有很多人在这里打卡,尤其是让小朋友更直观地认识中国传统文化IP中的文化元素。”市民罗梁曾学习动画专业,然而在十几年前,当时的动画市场并不发达,因此他毕业后没有选择从事本专业的工作,但他惊喜地发现,现在国漫越来越流行,而且从二次元走进三次元,以墙绘的形式走进了城市生活空间中。
除了墙绘,哪吒系列“谷子”(源自“goods”音译,指IP衍生周边)迎来热销,记者探访石家庄市勒泰商业中心多个谷子店,除了收藏卡外,盲盒、徽章(吧唧)、色纸等周边产品全部售空。
“没想到哪吒系列‘谷子’这么火爆,现在在紧急备货的阶段,供不应求。高峰期的时候,店里一款《哪吒2》收藏卡一天能卖1000张。”宝乐屋店员王磊发现,越来越多的初高中生被国漫IP系列“谷子”“圈粉”。
业内人士认为,国产IP崛起的进程中,国产“谷子”产业也开始爆发增长,周边产品既能成为增收的聚宝盆,也能重新活化IP自有价值。
重塑哪吒肉身的法宝 藏在河北博物院里
《哪吒2》的开头,太乙真人用七色宝莲重塑哪吒和敖丙的新肉身,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随着电影火出圈,河北博物院里一件类似七色宝莲的国宝级文物——错金铜博山炉,迎来了众多游客前来打卡,连博物院里与七色宝莲很像的单品琉璃款博山炉文创产品也一度售罄。
在河北博物院,游客打卡错金铜博山炉(央广网见习记者 姜丽丽 摄)
错金铜博山炉出土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由炉身、盖、柄及底座组成,通高26厘米。炉身为半圆形,上部及盖作尖锥状山形,层峦叠嶂,山峦间有人物、走兽出没。其炉盖层峦叠嶂,形似“博山仙境”,与电影中的七色宝莲在形态上有相似之处。博山炉原本就是河北博物院的镇馆之宝,再加上电影的加持,变得更热门。
游客张自豪在博山炉前驻足良久,他对博山炉上的神兽印象深刻。“中华文化是非常大的宝库,我们需要更多的媒介去传播它。通过游戏、电影等数字文化传播载体,年轻人能够以一种更轻松的方式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刷《哪吒2》的钟昊既是国漫爱好者,也是一名游戏玩家,他提到在游戏《黑神话:悟空》中,以博山炉为原型的香炉作为“珍玩”道具出现过。
对于文物与动漫、游戏等数字文化传播载体的融合,钟昊感到十分惊喜,“《哪吒2》能拿到全球票房前十的成绩非常不容易,也希望我国的文化产业能越做越好、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