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河北经济日报记者 袁立朋)10月10日,记者从河北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新闻发布会获悉,河北工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达到71.3%,居全国第4位。
为充分发挥河北算力规模领先、产业基础雄厚、应用场景丰富、市场空间巨大等优势,促进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河北省推动“人工智能+”行动计划(2025—2027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经省政府审定同意后,于近日以省政府办公厅文件正式印发实施。
制造业是“人工智能+”的重点实施领域之一,被视为人工智能落地最具潜力和价值的产业场景。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正是“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具体化和主战场。
“我们持续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取得了明显成效,截至今年6月,全省两化融合发展水平达到65.1,居全国第9位,进入全国第一梯队;企业工业设备上云率达到35.1%,连续四年居全国第1位。”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二级巡视员尹修亮表示。
场景牵引是推动人工智能在企业深度应用的关键抓手。河北加快人工智能技术在设计、中试、生产、服务、运营全环节落地应用,目前已培育先进级智能工厂132个、卓越级智能工厂14个;4个案例入选国家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典型应用案例;12家企业入围智能制造示范工厂揭榜单位;51家企业的59个场景入选智能制造优秀场景;6个场景实例入选矿山领域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
工业大模型培育是推动工业领域人工智能技术加快发展的助推器。河北围绕传统优势行业开展工业大模型培育。目前,华为、阿里云等13家人工智能企业与我省钢铁企业联合打造的太行钢铁大模型,河钢数字、鑫海化工等工业大模型通过了国家备案。
人工智能产业培育也是“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基础。河北大力发展智能装备、智能终端,累计3家企业入围国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任务揭榜单位,3家企业入围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揭榜单位。与此同时,河北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算力综合指数连续两年保持全国第一,2024年全省大数据产业收入为305.6亿元,规模居全国第9位,同比增长65.7%,增速居全国第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