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不断优化创新生态,推动更多民企在向"新"而行中加快发展。系列报道《走民企 看发展》今天来看,我省民营企业如何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丰饶金、城墙红、橄榄绿,在举世瞩目的九三阅兵仪式上,天安门观礼台近5万把座椅格外吸睛,而它们全部都是"雄安造"。
河北康迪视听设备有限公司技术研发部经理 张宏伟:
采用了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理念,久坐不累。然后这个坐垫用了一个自动回位的装置,回位精准、无噪音,观众站起来之后,自然形成了一个安全通道。
这家民企已四次承接天安门阅兵观礼台座椅生产任务。令人想不到的是,初创时,它仅是一家靠木匠手艺制作沙发的"农村小作坊",从乡间一隅走向国家舞台,靠的是什么?
河北康迪视听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昝贺伏:
求变求新,你追不上形势发展,就会被淘汰。从产品技术的迭代上提前不了一步,你提前半步,但是绝对不能落后。
"创新"二字,成为企业发展的核心引擎。当中国电影产业迎来爆发期,企业敏锐转向影院座椅领域。培养技术骨干、组建研发团队、深化校企合作…… 如今,企业已手握100余项专利。
本台记者 范晓芳:
在我身边就是一款裸眼3D飞行影院座椅。坐上它,就可以模拟飞行、旋转,享受沉浸式体验。当然,这里还有同声传译座椅、电动伸缩座椅、4D体感震动座椅等等,像这样不同样式不同功能的座椅,企业已经研发出了上百套,并且还在不断上新。
创新之路,"大手笔"资金投入必不可少。钱从哪来?昝贺伏心里有本"明白账"。他说,这两年企业不仅获得了政府在设备更新上给予的20%的技改补贴,每年还享受超过200万元的贴息贷款。
河北康迪视听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 昝贺伏:
国家的各种政策其实都是推着我们民营企业往前走的,我们就应该把握这次机遇,从智能化上、数字化上快速地提升起来。
在河北,像康迪这样依靠创新铸就"拳头产品"的民企正如春笋般涌现。
走进这家专门生产动压空气轴承、高效悬浮鼓风机等产品的高新技术企业,负责人王红正忙着接待客户。
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红:
订单饱满。你像光在昨天我们就来了上海的、黑龙江的,还有国外的客户,都来洽谈我们新的产品。
吸引天南地北客户的,正是企业自主研发的"冠军产品"新一代高效悬浮空压机。
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红:
七项技术填补了国内的空白,其中有三项技术是世界领先的技术。(那它目前主要是应用在什么领域?)主要是用到污水曝气上,光这一台每年为客户节省电费就达到了50多万度电。
这已是企业研发的第三代产品。研发投入高、技术人才缺、市场开拓难……这些民营企业"成长的烦恼",金士顿都曾经历过。
不过,爬坡过坎时,企业并非独自作战。辛集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的一本本台账,记录着精准服务企业的轨迹。
辛集市民营经济发展局局长 王才:
我们累计走访企业800余人次,解决问题600余项。民营企业座谈会,我们收集问题33个,目前已经解决了21个。比如金士顿公司提出了科研项目及资金和人才给予支持的问题,这个就由我们市领导包联,科工局和住建局负责。
资金瓶颈如何破解?辛集市科工局的专项支持给出了回应。
辛集市科工局创新中心主任 张乔:
这两年我们重点支持他的空气动力轴承的产业化及成果转化科技计划专项有20多项,支持的额度也到了3000万。
人才引进如何解决?当地创新推出"人才飞地"模式和"人才20条"政策,支持企业在异地招聘高端人才,并配套建设了50套博士公寓。
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研发中心总经理 张学智:
博士公寓楼可以拎包入住,(人才)可以享受燕赵英才卡的一些实惠政策。有了这样支持,我们别的不用操心,我们只需要一心一意地搞创新。
在政策助力下,企业先后引进23位硕博高端人才,目前公司研发团队占比超过30%。
河北金士顿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王红:
不去创新就等于落后,计划在下一个五年,我们在新产品的加持下,我们销售额翻一倍。
以创新引领发展,河北民营企业在新赛道上加速奔跑,一款款硬核产品,汇聚出向"新"发展的澎湃动力。眼下,我省正积极搭建民营企业"拳头产品"集中展示平台,将全省范围内国家级、省级"单项冠军"产品集中呈现,以展示促交流、以平台赋动能,推动更多创新力量破土成长。
省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副局长 李明达:
当然展示不是最终目的,关键是把行业龙头、业内专家、科研院所都汇聚起来,精准对接民营企业的创新需求,组织行业论坛,让专家来给我们出点子、谋方向、找路径,引领行业创新发展。
在2025年民营企业创新榜单中,河北27家企业入围"研发投入500家",10家入选"发明专利500家"。今年上半年,河北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14620.6亿元,同比增长5.5%,对全省经济增长贡献率达67.3%,越来越多创新力正转化为生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