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晋州市纺纱织造产业集群是河北省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图为位于河北晋州经济开发区的河北佰斯特纺织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工人进行纺纱作业。
聚焦全市整体产业布局,把工作干在实处,因地制宜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聚力激发创新主体活力,采取发展新模式,推动县域产业发展向新求质;从优而为,通过整体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发展底气更足……
培育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是做大做强县域经济的关键。近年来,在石家庄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各县(市、区)充分发挥特色优势,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取得长足进步,助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实干为要,让基础更牢固
四年前,这里是一片土地利用率低、基本没有税收产出的破旧厂区;四年后,这里已经形成半导体芯片、现代通信、空天信息等6条产业链。在鹿泉区,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园已然成为当地一张“金名片”。
“当年,我们大力推进低效企业搬迁腾退,仅用一个月时间就腾出2000多亩土地,打造了20.16平方公里的电子信息产业园。”鹿泉区相关负责同志表示,园区聚集起海康威视等千余家电子信息企业,越来越多的大项目、好项目在这里落地生根。
作为石家庄新一代电子信息核心承载区,鹿泉区已形成半导体芯片、现代通信、空天信息、汽车电子、新型显示、软件研发6条产业链,实现从空天到地面、从材料到产品、从芯片到模块、从设计到应用的全链条,电子信息产业营收从2021年初的322亿元增长到2024年底的1060亿元,年均增长35%。
把工作干在实处,正是石家庄市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底层逻辑。而鹿泉区发展电子信息产业的过程,正是这一底层逻辑的具象化体现。
发展产业,归根结底是要实干。围绕产业发展所需,鹿泉区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延链补链强链,强化内育外引,加大企业培育力度,打造一流科创平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的良好格局,电子信息企业数量从2021年初的536家增至目前的1350家,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我们坚持龙头企业引领,发挥产业集群中代表性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先后培育出21家集群‘领跑者’企业、14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1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家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该区相关负责同志介绍。
在位于赞皇县的河北康平健康产业有限公司的智能化车间,经过复杂的加工流程后,酸枣仁转化成了高纯度浓缩液。“我们公司的低温动态植物提取技术、纯植物口感调配技术和药品级质量控制技术,全国领先。通过这些专利技术,公司可以加工出多种以酸枣仁为核心的食疗产品。”谢超告诉记者。
产业发展不仅要积极实干,更要立足实际。枣业是赞皇县的传统支柱产业,种植面积达45万亩。随着市场环境变化,大枣产业效益逐渐走低。因此,该县推动大枣转嫁接酸枣,利用酸枣仁的药用价值发展规模化产业。目前,该县酸枣仁年加工量约7000吨,年产值近50亿元,占全国加工份额70%左右。
唯实惟先,善作善成。鹿泉区和赞皇县的产业发展历程正是石家庄做大做强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缩影。如今,各县(市、区)立足实际找准在全市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努力发展有效益、有质量、可持续的产业,为县域经济发展不断注入活力。
向新求质,让发展有活力
在位于晋州市的河北佰斯特纺织有限公司的纺织品种研发中心,经过梳棉、并条、自络等工序,一批批蚕丝类纱线被生产出来。
“在石家庄乃至河北省,能生产出蚕丝类纱线的企业很少。”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晋州市委、市政府的支持下,我们通过技术创新,抢占高端市场,在市场中脱颖而出。”
面对棉纺织品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该企业转向竹纤维、蚕丝、天丝等高端产品生产,并通过调整生产车间的温度、湿度和设备的精度,突破传统棉纺设备的性能局限,用棉纺设备生产出了高品质绢丝产品。这不仅降低了企业设备更新成本,提高了产品价值,更凭借一系列新产品成功打开高端市场。
向新求质,贯穿于石家庄市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全过程。“晋州市纺纱织造产业集群是河北省107个省级重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创新是产业集群焕发新生的关键。”晋州市相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晋州市鼓励引导集群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和创新发展道路,结合纺织产业企业自身特点,聚焦产业链供应链关键环节、核心领域,建立起“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度培育机制。
与此同时,晋州市通过政策扶持和资金引导,促进校企间深度融合,共同致力于技术突破,推动产业向价值链的高端迈进。以河北新大东纺织有限公司为例,该企业依托省级技术创新中心,与河北科技大学产学研深度融合,攻克关键技术,构建了废水循环利用体系,实现回用率提升、化学品消耗降低和污泥减排等多重效益。此外,企业还自主研发牛仔染色自动化料及智能供应系统,为纺纱织造产业集群向新发展提供了样本。
向新求质,不止体现在生产技术上的创新,同样体现在县域产业集群发展的新模式。
短短20多天集中交付2000套个性化木门,石家庄盈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新辉坦言,“以前,像这样的订单根本不敢接,以我们自己的产能来说,是不可能做完的。”
如今,得益于无极县的共享工厂,像石家庄盈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这样的中小企业和客户谈业务的时候,信心强了,底气足了,事业发展蒸蒸日上。
装饰材料业是石家庄市无极县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河北省重点扶持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之一。无极县以门为代表的装饰材料业,是华北最大的装饰材料生产基地,形成了完善的产业链,集群优势明显。如今,该县以龙头企业智享门业为“链主”,通过工业互联网和AI技术,将产业集群内的相关企业“链”在一起,打造了“共享智造”平台。
眼下,“协同发展”正成为石家庄上下游企业之间优势互补,联系更加紧密,同行业竞争变“竞合”,共享又共赢,释放出了“1+1>2”的发展效应,进一步增强了县域产业集群竞争力。
从优而为,让企业底气足
单个企业做不了的事,交给政府来做,这是在正定家具产业数字化转型路上的重要思维。
“在园区的帮助下,我们获得了2000万元的低息贷款支持,企业发展更添助力。”位于正定现代智能家居产业园的腾飞铂晶智造工厂相关负责人靳坤告诉记者,有了资金支持,目前,公司建成了可实现量产化、自动化的全新超级智能工厂。
营商环境,从优而为。在发展县域特色产业集群过程中,石家庄用行之有效的政策优化了营商环境,用触手可及的政务服务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
“为了加快家具产业数字化转型,正定县成立了产业服务中心,有针对性地开展智能家居产业相关政策研究,组织动员相关企业参加各类展会活动,指导园区实现精准化招商。”正定县相关负责人说。
同时,成立了数字经济智能产业创新研究院,开展企业上云辅导,做企业的数字化服务、做共享工厂规划设计等,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在基础建设方面,一方面围绕项目周边积极开展市政道路、管网建设,另一方面在新基建方面积极开展5G智慧园系统建设,为项目智慧化管理提供支撑。
优服务、强保障,帮助企业谋发展的故事,在各县(市、区)屡见不鲜。这也为石家庄县域特色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增添底气。
“从签约到开工仅用6个月,政府的‘保姆式’服务让我们少走了很多弯路。”谈及项目落地效率,元氏县一新能源企业负责人感慨道。
元氏县创新推行“6136”工作机制,由6名县级领导牵头服务重点项目,实行“一个月签约、三个月组卷、六个月开工”的全周期跟踪,配套设立企业家联合创投基金,以股权招商吸引优质项目。
全县各职能部门以“马上就办、真抓实干”的服务宗旨,坚持重点项目重点服务,积极主动与企业沟通对接,通过设置审批专区、实行帮办代办、推行“零动”审批等多种手段,优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间,提升审批效率,最大限度地为企业减负、为实干加速。
此外,2024年,元氏县对审批大厅进行了改扩建,实现了所有涉企审批部门集中办公;不断简化、优化审批流程,实现了“四证联发”“拿地即开工”;工业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全面建立,政务服务效能大幅提升。同时,元氏县还谋划利用园区闲置土地、企业厂房,用于建设综合服务岛,不仅提升了土地和厂房利用效率,也为更好地服务园区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