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新业态 发力加速跑
——我省体育培训产业如何“破圈”

10月26日,孙文(左)在石家庄市裕华区希望绿洲公园指导学员训练。河北日报记者 王伟宏 摄
今年以来,我省举办大量体育赛事活动,激活了体育培训市场,参与培训的青少年不断增加。活跃的体育培训市场还催生了上门体育新业态,为释放体育消费提供了新机遇。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这对我省体育培训市场会有怎样的影响?我省体育培训企业如何抢抓市场机遇?记者就此进行了采访。
赛事带动,体育培训热起来
10月23日下午5时30分,保定市高新区实验学校操场,在保定森翔足球俱乐部教练的带领下,四年级学生肖圣哲和小伙伴开始了每天90分钟的训练。
“今天主要是五人制足球角球训练,我既了解了比赛规则,也掌握了新技术动作,感觉收获很大。”肖圣哲说。
河北省五人制足球超级联赛是我省今年举办的全国第一个省级群众性五人制足球主客场联赛。在已举行的常规赛前11轮比赛中,保定分赛区场场座无虚席,保定队更是取得10胜1平的战绩,排名积分榜首。作为“奥运冠军之城”和“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保定体育氛围浓厚。保定队优异的表现,更是吸引了越来越多青少年参与足球运动,进行足球技能培训。
保定森翔足球俱乐部总教练毕东海介绍,俱乐部最初只有3名教练和10多名学员,只能更多进行个人技术培训,培养球感。随着学员增多,俱乐部训练内容不断丰富,团队配合也愈发默契。“现在我们有16名教练200多名学员,90%是小学生。学员周一至周五进行训练,双休日参加正式比赛或与其他俱乐部进行交流赛。”毕东海说。
省级赛事火爆,市县两级赛事同样火热。以保定青少年足球联赛为例,该项赛事今年7月开赛,将持续至12月,吸引了500余支球队的两万余名运动员参与,赛事总场次超2000场。
体育培训热起来,氛围感很关键。
“我们还组织了三次‘河北五超’主场观赛活动,最多一次有80名学员参加,加上陪同观赛的家长共有300多人。”毕东海介绍,学员们现场观赛后训练态度变化很大,积极性和专注度提高,自我要求也更高,训练效果明显提升,“近两个月增加的30多名学员多受‘河北五超’赛事的影响”。
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我省面向社会公开举办各类体育赛事活动8696场,与去年同期对比,赛事数量增加5754场,增幅为195.58%。值得一提的是,新兴时尚赛事迎来快速增长,全省共举办街舞、轮滑、匹克球、山地自行车等新兴时尚赛事318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125.53%。
河北体育学院体育经济与管理教研室主任庞善东表示,青少年体育是释放体育消费潜力的基础引擎。随着新兴时尚赛事的增加,培训市场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态势,相关赛事活动也应创新赛事组织形式,满足青少年追求时尚、社交和挑战自我的需求。
新业态萌生,个性化培训满足新需求
10月24日下午2时,孙文带着障碍桶、弹力带、哑铃等训练器材,又一次来到石家庄荣盛华府小区。过去的一个多月,他都带着这身“行头”,帮助家住这里的初二学生王梓桐进行体能训练。
“跟着孙教练训练,我的体育成绩提升很明显。”王梓桐说,他之前体育成绩不好,面对体育中考,产生了在课外找教练“开小灶”的想法。然而,王梓桐的父母工作繁忙,不能保证每次都按时带他去训练。后来听说有同学叫了“体育外卖”,他就让父母找到了提供上门训练服务的孙文。
“体育外卖”又叫“上门体育”,是近年悄然兴起的体育培训新模式。家长只需要在手机上下单,教练就会带着训练器材上门,在学生居住小区或附近场地帮助学生训练。石家庄禹创上门体育的创始人孙文,就是上门体育教练中的一员。
“我之前从事传统体育培训,在石家庄开了家运动馆,主打青少年体育培训。开展上门体育业务,是因为经常遇到家长没时间送孩子到运动馆训练。”孙文说,为了扩展业务范围,他在2021年尝试进行上门训练服务。
起初,孙文脑子里并没有上门体育的概念,而且上门业务只覆盖运动馆周边5公里。没想到,该业务推出后颇受欢迎,订单越来越多。“2023年,上门体育的概念在上海出现。我看到了机遇,果断加大了力度。”孙文说,他将上门体育业务范围扩大到整个石家庄市区,并开始招收教练。
如今,石家庄禹创上门体育的业务量已经从最初的每周10来节课,增加到每周150节课左右,今年暑假每周则有250多节课。该机构的教练团队也不断壮大,已从最初的6人增加到了30多人。
“上门体育兴起是一种必然。首先,体育培训有体育中考生等刚需群体,这个群体比较庞大。其次,全民健身意识不断增强,非刚需群体参训人数也在快速提升。”孙文说。
在孙文看来,已在国内众多城市兴起的上门体育,不仅缩减了家长送孩子去训练的时间成本,让人们享受到更便捷、更具个性化的体育培训服务,还增加了体育专业人才就业机会,行业前景良好。然而,这个“新事物”也存在教练水平参差不齐等不足。他呼吁有关部门出台行业规范并进行监管,让上门体育良性发展,成为体育产业的重要增长极。
政策引导,体育培训企业抢抓市场机遇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提出到2030年,培育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体育企业和体育赛事,体育产业发展水平大幅跃升,总规模超7万亿元,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作用。
体育培训企业如何抢抓市场机遇?体育培训市场如何持续良性发展?
邢台市红绣球冰雪轮滑俱乐部是省内一家知名体育培训企业。俱乐部总经理左路平介绍,企业今年上半年花费八万多元更换了室内轮滑场地地板和墙面防护泡沫板,优良的培训环境得到了学员和家长的肯定。
“改善培训环境,提升学员的体验感,企业类似这种主动投入非常必要。”左路平说,体育培训企业的发展,同时离不开消费券发放等相关政策的支持,要积极申请以降低运营成本,“城市更新过程中,城市要提升相关公共服务水平和配套服务能力,比如培训前的交通便利度,培训后餐饮、娱乐等活动的丰富性,给体育培训企业创造良好的外部支撑”。
庞善东建议,体育培训企业应抢抓市场机遇,积极开拓细分市场,打造特色课程,在巩固青少年培训的同时,可以积极探索开发适合老年人的体育健康课程。同时,关注户外运动培训需求的增长,开发相应课程。
“此外,企业还可创新空间利用与跨界合作,积极寻找社区、商圈中的闲置空间或‘金角银边’,设立小型、灵活的培训点,提升便利性;尝试与旅行社、学校、商业综合体等合作,开发‘体育+旅游’‘体育+娱乐’等融合性产品。”庞善东说。
《意见》明确指出,要“完善青少年体育培训制度标准”,这标志着行业政策从“扩规模”全面转向“提质量”。
对此,清华大学体育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雪莉表示,青少年体育培训制度标准的制定和推广,既是整个行业规范发展的需要,也是来自消费者群体的呼声。《意见》提到了对于体育场地空间多元性使用的打造,比如户外高质量目的地,“金角银边”或者在体育场馆、体育公园、运动营地等进行沉浸式的消费场景打造,这虽然并不直接和体育培训相关,但是如果未来这种场地空间的供给更加充沛、更加便利的话,对于体育培训业的发展将是非常有利的。(河北日报记者 张镜 王伟宏)